导学团队 CHARACTER

【“五导”导学团队】在初夏里细听叶绽——访唐波教授导学团队

作者: 时间:2018-04-26 浏览量:

绿意浓,初夏至。天暖日暮,端一碗凉汤,让我们来听一个沁人心脾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支名为“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研究”的五导卓越导学团队,团队的领头军是唐波教授,团队里的实验环境温暖似家,同学间亲如手足,师生间亦师亦友。

来来来,我们一起交个心

散步是为了更好地思考,开会是为了提出更多的可能。

巧者劳而知者忧。能者多劳是唐波教授的鲜明色彩。他不仅是整个团队的领头羊,更是整个山东师范大学的领军者,除了搞科研还要搞行政,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满满的,但他有一个小习惯,就是每天晚上从九点到十一点围着学校散步,如果碰巧遇上学生,还会拉上他们一起,谈话中他常常会询问学生们生活补助有没有发,目前学校提供的补助是否够用,学院的设备怎么样,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除此之外,学生们也会借着机会向唐波教授请教近期学习上的问题。散步是唐老师一天中灵感最多、思维最敏捷的时间,好多课题都是这个时间段提出的。唐老师会把散步时的想法跟其他老师交流,有时一讨论就到了凌晨一两点……

团队里的博士生胡博说:“每周我们都会有小组讨论,这对我们来说不是任务,而是自由,是分享。”为了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团队实行每周双组会制:一方面,学习探讨国际领先水平科研论文成果,汲取科技前沿热点知识;另一方面,团队分小组汇报科研工作,探讨实验难题,寻找解决办法。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每一次会议都是思想的碰撞,每一次碰撞都会产生无数的灵感火花。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及同学都坐在一起,针对前沿的文章以及课题展开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一个问题抛出来,就会有各种解决方案;一个人想不全面的方案,大家都会积极补充,发挥各自的长处,一起解决实践操作中的困难,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操作,提高实验效率。导师在会议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认真听取学生们的观点的同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以创新的思维加上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开阔学生的研究思路。这就形成了在导师指导下的互相帮扶、互相探讨、共同进步的良好互动局面。

图从左往右为李艳华,栾东瑞,武传琛,李勇

请说出你的兴趣

兴之所从,心之所向。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从来都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为引导,因材施教,这是唐波教授所领导的“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研究”团队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教育理念。学生们在初次踏入实验室时,面对各种实验药品和精密仪器,都会有些不知所措。在团队老师们事无巨细的讲解、耐心的开导与鼓励下,他们开始逐步适应整个团队的节奏。在进入实验室之后,团队的导师会先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各个研究方向的情况,再给其一个大致的方向,发现学生对哪个课题感兴趣,便会鼓励其去做。实验室拥有数量众多的仪器,全套的科研设备,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进行完整的科研活动。导师们在研究经费、实验条件等方面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充分地信任学生,允许他们自己规划时间、安排学习。导师们除了即时地为学生们解惑答疑之外,更注重激发学生们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团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优质资源,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想法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了他们实验的顺利进行。团队里博士生裴海盟说“科研生活本来就是枯燥乏味的,要学会寻找科研中的乐趣。”只有对所研究的内容感兴趣,才能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做实验。在兴趣的引导下,找到自己的学习和实验思路,再经过阅读学习大量前沿论文及进行多种实验操作后,才能逐步成长为一名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科研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牵着手一起走

一个人独自上路,可能会走的比较快;但是结伴而行,才能走的更远。

当一滴水汇入大海,它就能成为波涛;当一个人融入团体,他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的研究总是有限的,有了强大的团队支撑才能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硕士二年级的盛仁杰说到,团队根据他的研究方向,专门安排了他两次外出参加相关领域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再通过组会讨论、文献分享等过程,使他对所研究课题相关领域知识和信息都有了广泛的涉猎和较为全面的认识。不仅如此,团队会定期组织专业领域前沿学术研讨会,并邀请国内外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访问,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科研学术互动平台。正是因为团队毫无保留的付出,使他们都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团队成员们把实验室当成自己的家,共同维护实验室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他们在实验时经常合作,发挥各自的长处;闲暇时则会一起畅聊人生、憧憬未来。“不在实验室看电影,不在实验室大声说话,最后走的人主动地把灯、打印机、饮水机等电源关掉。”这些都是成员们约定俗成的他们节约实验室的资源和经费,珍惜实验室各种设备,共同承担实验室卫生清洁等工作。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归属感,他们才能专注于研究,在高强度的实验工作中仍充满热情。团队里李勇师哥说:“我们现在高强度的学习工作,是为了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吃的苦,都是以后的福。”朝起不闻鸡鸣,暮归已见星月,这是他们生活的常态。结束一周高强度的工作学习,每周末休息的日子大多也是在睡梦中度过。团队里李艳华师姐说,她有一次周末休息的时候碰见一个师妹,聊了两句才发现两人已经做了一年邻居了。团队老师们大都全年无休,并同样严格要求着学生们。寒来暑往,几乎所有的日子都是和老师们在实验室中度过。春日里不去游园,夏日里不去玩水,秋日里不去赏菊,冬日里不去观雪,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辜负老师们的希望,不浪费团队的资源,让自己拿出更好的成绩,成为更好的自己。

李勇

李艳华

夏日里,让人迷恋的除了满目的苍翠,和煦的微风,还有这暖心的师生情谊。从小我们就被称作祖国的花朵,现在我们正处在花朵盛放的时期。是辛勤的园丁、我们的导师,他们辛苦努力的付出,使我们能以最好的姿态盛放。唐波教授所领导的“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研究”团队,遵循着“导思想、导人生、导学习、导科研、导生活”的原则,全面培养研究生,不仅在学习上因材施教的给予学生们帮助,更是在思想、品德、学风、人格方面给学生们树立榜样,全面提高了研究生的素质,使团队创出特色导学文化。整个团队开展分子与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绿色化工、荧光材料合成及太阳能化学转化与储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团队的多为成员更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和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的主干力量。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一系列的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2015年唐波教授等人荣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唐波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国际著名学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80余篇,影响因子均大于5,论文被引次数达3000余次。唐波教授于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三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集团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4年徐克花教授等人荣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近三年里,团队学生中有2人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生论文,1人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生论文,7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获得山东省研究生科技创新一等奖,1人获得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十杰”荣誉称号,2人获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十杰”荣誉称号,3人获得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导师们辛苦付出的成果,更是整个同心协契的共同荣誉。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优秀的团队,承载在每个人的梦想,协心砥砺,甘之如饴;出彩的团队,激励着每个人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记者:焦亚男 张雨 辛丽

摄影:李婷 唐蓉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