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团队 CHARACTER

【“五导”导学团队】“聊天就是工作,团队就是家庭”——访刘杰教授导学团队

作者: 时间:2018-05-07 浏览量:

看那瘦削身躯,蕴藏无限能量。

听那欢快笑声,温暖你我心房。

日夜平凡工作,成就卓越辉煌。

迈出匆忙脚步,追寻梦想光芒。

双龙山下,长清湖畔,有一支锐意进取、追逐梦想的五导卓越导学团队。他们在激光器前挥洒汗水,在实验室里享受生活;他们团结一心,持之以恒,在单调的工作中绽放青春的光,他们就是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梦想之光”卓越导学团队。

团队由三名导师和多名硕士研究生组成。在主导师刘杰教授的带领下,这支硕士研究生导学团队进行了LD泵浦全固态皮秒、飞秒激光器、中红外固体激光器、稀土离子掺杂氟化物晶体激光特性等深入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等项目,在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在黑暗中探索光明

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过:“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梦想之光”的成员们致力于建设高绩效的科研导学团队,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常让人感到无从下手。所以首要任务是找准团队发展的方向,明确每一步的具体目标。只有方向正确了,目标明确了,才能搭建组织框架,建立一个完善的团队。团队以刘杰导师为坚强核心,以团队目标为导向,在认真分析、正确导向下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提高团队成员执行力,达成绩效目标。为激发团队成员的科研热情,团队会树立阶段性里的目标,让团队成员对任务目标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取得阶段性的收获并及时确立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想要成功发展团队,不能单纯凭借模仿,必须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策划,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艾萨克·牛顿有一句名言:“思索,继续不断的思索,以待天曙,渐近乃见光明。”在科学研究中,思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致力于解决科研难题的“梦想之光”团队成员而言,良好的思维能力能够帮助他们跳出藩篱,从杂乱中找到规律,从黑暗中发现光明,从迷茫中找到解决办法。2014级硕士研究生褚召政的经历印证了这一点。据刘杰教授所说,褚召政是一名性格稳重、勤奋刻苦、善于思考的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有一段时间,他实验很用心,但是一直没有理想结果,感觉挺着急,我劝他这个阶段更得耐下心来,换个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褚召政慢慢找回了状态,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发表了两篇SCI论文。

目标是通向科学殿堂的里程碑,思考是打开真理之门的金钥匙。明确的目标和敏捷的思维比知识更加重要。这些梦想的斗士用目标激发开拓创新的热情,用思考探索通向光明的道路。

构筑温馨的团队之家

科学不是个人思想的产物,而是千万人智慧的结晶;研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同心协力。“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是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保障。

真诚沟通是通向理解的坦途。虽然团队里的每个成员平日里都十分忙碌,但是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在团队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交流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细小的问题,“坐下来聊聊天”成为了团队的常态。团队成员大都经历过这样一个场景:“我们平时都是通过聊天的方式进行沟通。有人曾经问我:‘怎么整天见你跟人聊天啊?’我的回答是:‘聊天也是工作。’”“每次做完实验,老师基本都会和我们交流,讨论实验进展情况。在实验室里面,我们也会互相交流,不懂就问,学习氛围十分浓厚。我们会定期开组会,组织实验室的每个人定期总结自己的工作,相互讨论,并且相互学习,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重点梳理。”热烈而有效的团队“聊天”成为了“梦想之光”团队通往梦想之路的垫脚石,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融洽了团队的气氛。

爱是心与心的交流。人是最富有感情的,真心的付出会换来另一颗真心。硕士研究生刘晶晶说:“团队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就像是一家人。在团队中我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学会了分享,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合作。团队成员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团结理解,尤其是师兄师姐的传帮带和模范带头作用,使新成员能迅速融入团队。”另一位硕士研究生说:“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师哥师姐对我们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要我们在实验室注意用电安全,激光亮度高,光强较强,一定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保护好自己。”进行实验操作时,有范秀伟、张华年两位老师悉心指导,给予新生们足够的耐心和帮助;学长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争取让新生能够早日独立实验。在这种氛围之下,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日益浓厚,责任感不断增强,也给成员们创造出一个轻松的环境,让“梦想之光”团队成为师生们的温馨之家。

实验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遇到难题时,团队里的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探讨;导师把握方向,指点迷津。“不懂的话多问多学,谦让些,语言幽默些,总之就是快乐科研!”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不断成长,工作和生活都充实而有意义。

“团队就如同载我们乘风破浪的船。我们是团队的一部分,少其中一个都不完整。而团队成员之间的情谊就是让船更加坚固的凝聚力,可以让我们扬帆起航、不畏前行。”

科研之路的领航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勤恳敬业、德才兼备、诲人不倦的导师们就是“梦想之光”团队研究生科研之路上的领航人。

传道授业,修身治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作为团队的主导师,刘杰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总装国防预研基金、济南市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曾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一等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文章100 余篇。刘杰教授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她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热情与心血,认为“学生成长是导师最大的幸福”。在刘杰老师指导的多篇本科论文中,有3篇获省级优秀论文;她指导的《基于石墨烯饱和吸收体的超短脉冲激光实验设计》获山东省第五届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此外,刘杰教授还指导完成了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1项在研项目。

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的范秀伟老师负责团队理论与实验指导,自2008年以来一直从事《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和《激光原理》的教学和实验工作以及专业实习的指导。他主要研究全固态激光器件及频率变换,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10余篇。

负责实验指导的张华年老师毕业于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期间历年获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还曾获得2014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教育部2012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学术新人奖,2014年山东省研究生科研成果三等奖等荣誉。张华年老师的研究方向是固体激光技术与器件,光子晶体光纤及超连续谱。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发表了20余篇SCI学术论文。

   德者,才之帅也。在“梦想之光”团队导师的心里,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和身心健康是重中之重。“进入团队大家庭,首先学到的是做人,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科研方面,我们团队秉承真实、严谨、追求极致的科研精神。”严谨求实是刘杰导师对学生的要求:“宁肯要准确但不理想的真实数据,也不要完美的谎言。”由于激光对温度、空气湿度要求较高,光路较敏感,实验中经常会出现调光路一两个月仍然做不出结果的情况。可以说,每一组可靠而完美数据的获得,都经历过几十甚至上百次的实验失败。失败了可以总结经验再来,但决不允许数据造假现象出现

作为导师,刘杰教授认为紧张充实、自由活泼的研究生活能造就本领过硬、阳光健康的优秀人才。学生们对老师的教诲记忆犹新:“刘老师关爱学生,把我们当孩子一样看待,对我们精心指导,用心良苦地培养。我们都爱戴老师,信任老师。”“在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初,导师就教导我们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研一的课程,夯实理论基础,为以后进入实验室的实践打好基础。”“导师还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给我们做报告,为同学们开拓眼界。”

在长期的研究生教学中,“梦想之光”的老师们踏踏实实、严谨治学,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建立了一支品德高尚、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的学术团队。

用执着迎接梦想曙光

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进入研究生活之后,会发现科研之路何其漫长,科学之道何其艰辛。想要做好科研,三分钟的热度是完全不够的,必须树立持之以恒的心态。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往往会得不偿失、半途而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必须端正态度,戒骄戒躁,稳扎稳打地学习科研所需的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科学不是不劳而获,除了汗流满面,没有其他的获取方法。科学的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中得来的。实验室就是“梦想之光”团队成员的第二个家,他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充实。这种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单调乏味,实则从理论计算设计到具体实施操作步骤,每一步操作都充满趣味。因为对科学研究的喜爱和热情,所以从感光片上看到光亮闪过都有无限兴奋。

在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之前往往会遇到“黎明前的黑暗”,很多人担心做“无用功”,但科学研究有时恰恰需要这种做“无用功”的精神。尽自己的努力把实验做到极致,完美的实验结果终会呈现。

正是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执着进取的精神,“梦想之光”团队在从可见光到中红外波段的全固态超快激光特性的研究上颇有建树。仅最近三年,团队就完成了基于掺镱(铥)硅酸钪晶体的超短脉沖激光特性的研究,承担了基于宽光谱稀土离子掺杂氟化物混晶的超快激光器研究,二极管泵浦2微米波段皮秒激光器研究等重要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重要学术论文,并被SCIEI收录。

在导师们的谆谆教诲下,团队中的研究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迄今为止,团队已有35人顺利获得硕士学位,已毕业研究生中大部分已考取知名研究所和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例如上海光机所、山东大学等;另有部分在省内从事高校教育科研工作,他们的表现得到了博士招生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近三年来多名学生撰写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历年有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其中2014级硕士研究生张峰更获得了校长奖学金、校“学术十杰”等荣誉;今年,刘晶晶、吴永静、张程三人又申请到了山师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

    而今,他们正在以超快激光应用为导向,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研究团队,向璀璨的梦想之光迈进。

撑起思想之船,徜徉学术海洋。

开凿信念之路,探索科学宝藏。

伸出友谊之手,搭建沟通桥梁。

敞开真诚之心,凝聚团结力量。

驱散重重迷雾,迈进真理殿堂。

冲破黑暗阻挡,迎来梦想曙光。




   记者:卢玥  辛丽

   摄影:于俪婧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