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外国语学院当代英语文学研究中心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李锋教授于A区313就“假如历史不是这样——英美文学中的或然历史”主题进行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翟乃海副教授主持,学院部分老师和研究生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
在报告中,李教授谈到或然历史的定义。或然历史是指从未真实发生过的,因此也就不能声称具有任何历史真实性,不过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上或许会实现的历史。其次,他对或然历史的必备条件、分类和属性进行详细叙述。他总结到,架空历史小说的后现代叙事性分为互文性、元小说性和空间性。
随后,李教授通过列举了一系列或然历史作品,对主要母题进行分类。或然作品大致分为三类:美国内战(南方获胜)、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获胜)和犹太民族获胜(异于真实历史)。他详细介绍了第三类作品,谈到,异于史实的犹太民族命运主要表现模式为:民族危机期间甚于真实历史的悲惨境况;传奇英雄领导下的赫赫战功与辉煌历史;在巴勒斯坦圣地之外所建立的犹太过度。
李教授探讨了或然历史小说的多视角性。其一,满足作者自由发挥想象力的创作欲望;其二,推动读者积极参与意义的阐释;其三,强调宇宙的多元性;其四,强调文本的主体性。
最后,李教授就选题、论文写作和投稿给出同学们自己的经验和建议,并分享自己的学业生涯和教学经历,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研究领域争取做到广博而精细。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李锋,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上外“志远卓越学者”、犹太研究所研究员,曾先后担任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纽约州立大学英语系访问教授、哥伦比亚大学英语系富布赖特研究学者,目前兼任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教学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理事、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以及Neohelicon、《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当代外语研究》等期刊的审稿专家。(摄影:董方馨)
供稿审核人:张京国
编辑:刘 颖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