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研工系统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大家谈之四

作者: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时间:2020-10-09 浏览量:

【导语】

观念是创新的先导、是发展的主导,是学校的制高点。教育思想观念影响着整个学校和所有的教师与学生,显现出学校现代教育风范。学校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明确今后的改进措施和工作思路,需将工作重点凝聚到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上来,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近期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全校研工系统内开展转变观念大讨论,笃行“新思想”、落实“新要求”、担当“新使命”、激励“新作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学术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转变观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广大研工干部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围绕如何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展开热烈讨论,研究生工作部征集选编了部分干部教师的感言分期刊出,推出《研工系统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大家谈》系列专栏,以期为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学部研究生辅导员 王景: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研究生教育须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在充分学习“改革教育思想大讨论”主题报告中凝练的“树立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新发展阶段谋篇布局新发展”等五个方面的会议精神基础上,围绕如何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这一主题,结合我们研究生的实际情况来谈谈看法:

延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拓宽师生的学习通道。疫情期间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看到了“线上+线下”的结合模式生发了更多教育的可能性。延续这一方式,一方面通过采取分会场设置、专家视频会议等形式,积极搭建不同学者、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平台,为研究生增进学术见闻、加深学术理解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选择性以及交流性。另一方面,依托线上途径,选择其他高校的优质课程与实践教学进行观摩、研讨以及分享学习,丰富学部的研究生学习资源。

完善研究生奖助学金等级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今年在研工部大力推动下,研究生奖助金额进行了整体上调。在此基础上,三级学业奖学金的差额以及获奖人数比例皆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奖助政策在“评优秀、促先进”方面的积极导向。同时,在评定细则和制度上作进一步细化,明确科研要求,减少学科之间、学生之间的争议,也更加利于调动研究生的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切实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情况,给予针对性帮助。今年新冠疫情给研究生的生活、学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压力和影响,对此,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提高关注度,特别是针对研究生毕业年级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开设心理讲座、提供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排解就业压力,调整心态。同时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上的关注。

教育学部将继续贯彻落实聚焦内涵发展,着力提升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强化价值导向,构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立体化格局;健全事权职责,发挥研究生教育主体协同育人作用的总要求,聚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育工程质量建设水平,助力研究生教育的健全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教育水平的高效提升。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辅导员 董欣:新时期的中国,百年复兴大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已迫在眉睫。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前线阵地,研究生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更强的挑战。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意味着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启动。随着这股强大改革力量的涌动,学校也奏响了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集结号。作为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如何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坚持以用立业,着力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科专业建设的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学术力向生产力的转化这一目标。人才培养要以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真正作用于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潜心读书的同时,不辍思考,扎根实践,用点滴行动推动社会发展。

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坚持合力育人,重点推动导师和辅导员的协调配合。导师、辅导员与研究生“三自教育”要形成“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体现“五导”的首要责任人作用,研究生辅导员在党建、德育、学风建设、就业指导等工作中密切结合研究生群体特点,与导师形成紧密配合和互补支撑,真正形成协同育人、联动运行的良好局面。

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社会发展真正离不开的人才是适应需求、质量过硬、有担当、做贡献的人才。研究生教育要重点加强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生树立远大志向,瞄准学术前沿,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真正将自身发展和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结合起来,将学业规划和学院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民族复兴结合起来。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辅导员 李娜:在当下的研究生管理中,改善传统的研究生管理旧观念、落实推行研究生管理新要求、激发有效的研究生管理新作为,切实推进院校研究生管理新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一、笃行“新思想”——理念先行,倡导知行合一。理念是发展的主导,教育管理理念将会影响整个学校和所有教师与学生,显现学校现代教育风范。因此,研究生管理人员要坚定教育管理理念,时刻将“以德育人”放在管理的首位,要勇为师生榜样,在新时代教育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加强理论学习,参与专业实践,规范行为举止,不断学习并提升自己的思政工作理论水平和专业科研实践素养,实现从“经验论”和“碎片化”的工作型管理人员到“专业化”与“深反思”的研究型学生导师的转型。

二、落实“新要求”——格局开阔,引领学生发展。做好新时代、新发展格局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引导研究生群体构筑基础过硬的专业能力、服务社会的价值素养和积极健康的生活取向的多领域发展大格局。为此,要突出做好“四个引导”,即引导研究生站稳人民“大”立场、树立出彩“芯”意识、厚植创新“核”动力、涵养理性平和“好”心态,真正塑造思想政治素养过硬、研究能力意识突出、创新实践交流积极、心理生活状态健康的素质全面、专业过人的新时代研究生群体。

三、担当“新使命”——廓清边界,明确角色定位。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多领域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战略布局。研究生学风建设、价值观培育和思想引导尤为重要。这就需要研究生管理人员能分清主次,走出表面化、碎片化的工作漩涡,真正担负起学业导师、思政导师、心理辅导师、职业规划师等重要角色,真正把“三全育人”落到实处,塑造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兼具创造力、团结力、影响力的新时代研究生群体。

 

地理与环境学院研究生辅导员  高宝棣: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实现“三全育人”,是加强改进新时代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为党和国家培养卓越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全员育人,唱响立德树人的主旋律。就是要在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注重发挥导师主导作用,注重辅导员、研究生秘书、后勤服务人员和优秀朋辈的协同育人功效。既可以通过“五导”卓越导学团队,打造优势导学队伍,也要注重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升,后勤服务人员管理理念和水平提升,组建一支凝聚共识、通力合作的研究生管理队伍:统一育人共识,优化内容分配,健全事权职责,畅通交流渠道,实现学生教育信息共享、先进育人经验共享,确保全员教育工作有序开展,营造全员育人、立德树人的浓厚氛围。

全过程育人,谱写学术攀登的进行曲。从入学教育到课程教学,从论文开题到外审答辩,从科研创新到就业创业,研究生在各阶段的发展需求不同,教育元素不同,教育重点也不同。必须遵循研究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深入挖掘教育元素,全局把握,重点引导、有序推进,使得每一年级、每一阶段的教育各有侧重、有机衔接、反馈整改,推进研究生教育形成良性闭环管理,确保研究生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呈阶梯状有序提升。

全方位育人,弹好全面发展的协奏曲。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和途径,整合教育资源,赋予研究生教育以更鲜活的时代内涵,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新模式。一是将研究生教育贯穿于学风建设、党员培养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以治学·修身论坛、学术十杰评选、雪绒花志愿者、青马工程等活动为典型,强化价值引领,构建科研伦理与学风建设立体化格局;二是聚焦新媒体优势,依托学校及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网站、研究生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使教育管理内容以符合当代研究生口味的方式,真正走入学生心中。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