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研工系统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大家谈之三

作者:研究生工作部 时间:2020-10-07 浏览量:

【导语】

  观念是创新的先导、是发展的主导,是学校的制高点。教育思想观念影响整个学校和所有教师与学生,显现学校现代教育风范。学校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明确今后的改进措施和工作思路,将工作重点凝聚到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上来,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近期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全校研工系统内开展转变观念大讨论,笃行“新思想”、落实“新要求”、担当“新使命”、激励“新作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学术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转变观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广大研工干部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围绕如何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展开热烈讨论,研究生工作部征集选编了部分干部教师的感言分期刊出,推出《研工系统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大家谈》系列专栏,以期为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 鲁法军: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速度与质量,是检验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和之后出台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也明确了研究生教育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改革方向,加快并深化改革步伐,切实将研究生教育培养落到实处,使其成为国家发展和关键事业的助推剂,成为党领导下的高质量、急需求人才的摇篮。在这种契机下,学校组织开展研工系统“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恰逢其时,也很有必要。正如李效宽部长在会上指出的那样“观念是创新的先导,也是发展的主导”,只有“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才能稳健研究生教育改革步伐,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布局,人才培养、导师队伍、管理体系等息息相关,作为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的负责人,应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和协调组织工作方面多下功夫:一方面结合学院整体培养方案,带领研究生工作队伍做好研究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促进学校、学院层面研究生教育合力的形成,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在德才兼备的基础上培养国家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杜伟: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服务研究生成长成才成为新的重要时代命题。李效宽部长在“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改革教育思想观念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先导》主题报告中指出,“要充分调动思政教育工作各方要素共同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就是要确立共同育人目标,根据育人手段的差异性发挥各自特色,形成导师、辅导员与研究生“三自教育”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力争实现育人载体力量的最大化。其一,导师要在教学和科研培训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课程思政、科研思政、学术思政意识;其二,辅导员要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进行教育引导,确保学生思想政治稳定。其三,学生自身要通过班团建设、研会平台、学术活动和文体活动等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参与教育,从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和体系。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孙南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要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作贡献,就应该主要围绕如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下功夫。研究生教育管理要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第一要服务发展大局,及时精准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切中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关键领域,致力于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第二要厚植理想信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纳入研究生培养各环节,促进核心价值观在校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三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别,尊重学生的志趣,实现个性化培养。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自信,让每一名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由因材施教,到人尽其才。第四要做到精准服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多措并举,积极作为,创新教育管理有精度,开展思想教育有温度,实施教育帮扶有力度。关注学生学业压力,加强心理疏导,做好资助帮扶,提供就业指导,为学生全面成才提供有力支撑。

商学院党委副书记 陈钊:通过学习领会近期研究生教育会议和文件精神,尤其从我校“改革教育思想大讨论”主题报告所获得的启发,结合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围绕如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出如下看法和建议:

首先,要完善对研究生的全面评价体系。研究生人才如何培养,评价是指挥棒,要针对不同主体、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改进评价体系,引导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就目前我校研究生的评价体系来看,存在过于过度同一化而缺少针对性的问题。如在各类奖项的评选中,综合测评都是最重要的指标,学业奖学金的评选是以综合测评成绩为排序依据,国家奖学金要求综合测评必须为优秀。但是综合测评的计算政策是学校统一的,学院的自主权相对不足,无法进行更具有学院和学科特色的更具针对性的实施。希望学校下一步修改综合测评的相关政策,赋予学院更多的自主权。学院可以根据学院实际、学科特色、专业属性甚至年级特点进行修正和完善。

其次,要完善对研究生培养主体尤其是导师的遴选、培训和评价。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但是学校对导师的育人成效缺少严谨而系统的评价,忽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学校遴选研究生导师的规模扩大,标准相对宽松,不少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拿到国家课题后成功遴选为研究生导师。但是有部分研究生导师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师生关系、导师职责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发挥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在导师遴选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对新遴选的研究生导师进行培训,使其提高自己的指导水平和育人成效,应该是学校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亟需重视的问题。

最后,科研育人工作存在不足。学校对研究生科研奖励的力度偏小,标准过高,有损某些学科研究生进行学术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对科研成果级别和数量的片面重视,导致科研奖励政策和奖学金政策对人文学科研究生相对不利。最重要的是,片面追求成果数量,形成了急躁冒进的不良学风,忽略在学术探索过程中开拓创新、严谨务实、坚守诚信等育人内涵的挖掘,而这些都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内容。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塔尖与学历教育的顶端,我们必须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一政治站位出发,通过学校和学院、导师和辅导员多层次多主体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协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