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研工系统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大家谈之二

作者:研究生工作部 时间:2020-10-06 浏览量:

【导语】

观念是创新的先导、是发展的主导,是学校的制高点。教育思想观念影响整个学校和所有教师与学生,显现学校现代教育风范。学校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明确今后的改进措施和工作思路,将工作重点凝聚到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上来,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近期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全校研工系统内开展转变观念大讨论,笃行“新思想”、落实“新要求”、担当“新使命”、激励“新作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学术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转变观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广大研工干部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围绕如何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展开热烈讨论,研究生工作部征集选编了部分干部教师的感言分期刊出,推出《研工系统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大家谈》系列专栏,以期为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 吕益国:近期认真深入学习和领会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认识水平,增强做好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升做好工作的本领能力,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研究生。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四为”方针,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厚植家国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努力成为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以建设国际化示范学院为契机,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际合作,引导师生瞄准世界经济前沿领域潜心研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三是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准确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聚焦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模式创新、方案优化,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山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 吴晓玲:通过参加我校组织召开的“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工作推进会,使自身在教育改革研究方法上有很大提高,受益匪浅。首先,作为一名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应当不辱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使命,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为指引,立足研究生群体特点,结合专业培养,勇于创新研究生思政教育途径,积极推动学院形成导师、辅导员与研究生“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让学术转变为生产力。其次,要立足科学前沿,深入社会实践,配合学校大力开展课外学术活动、科技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注重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性,确保学生参与有质量、有效果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强对国情社情民情的切身感受,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社会服务实践中起作用、长才干、做奉献。“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工作推进会是一次深入学习、理解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难得机会。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树立了研究生教育思想改革的信心,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工作目标和自身职责。必须要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尽快将学到的理论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工作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切实把所学理论运用于教育改革的各个环节中,为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人才不断努力。           

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工作办公室)党委副书记 孙全志 :对在校生创新创业成绩的考核,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观测点之一,对研究生教育管理者来说,如何整合资源、精准施策、拓宽思路、激发潜质,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为例,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强化专业自信,积极行动,主动作为。中国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形势下,凭借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超优异表现,通过高效的国内治理水平、向全球提供必需的公共产品和有能力来协调和集合国际力量应对危机,基于已经形成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完整的产业链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等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趋势不可避免。后疫情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带路国家甚至部分西方国家学习汉语的热度必将越来越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推广汉语言和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作用可能会日益凸显,需要对自己的专业有充分的自信,提前谋划,多动脑子做好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战略发展大局的准备。

二、整合内部资源,强化横向联合、强强联合。拓展思路,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技术,力求在生活层面和情感层面触动他人,从各种中国文化元素中提炼出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找出那些可以引起人类广泛共鸣的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入脑入心传播好中国文化。

三、加强组织领导,出台倾向性扶持政策。调动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学生共同组队的积极性,从多种角度、多元文化、多种思维挖掘自身内部潜力,在确保所有参与单位和参与者利益的前提下,真正做到合作共赢,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有效提升在校研究生创新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 刘冬梅: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提到,“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面临新的形势和时代要求,立足二级学院的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发挥好导师与辅导员的育人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主要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强思想引导,努力增强研究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担当精神。针对研究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使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密切结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第二,浓厚学术氛围,有效提升研究生执着钻研和协同争先的创新意识。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弘扬研究生创新实践的先进典型事例,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研究生学术科研课题攻坚,创新创业实践探索。第三,搭建创新平台,大力引导研究生在科学项目研究和专业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结合专业特点,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面向社会发展需求,在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中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课题研究中加强师生交流,增强合作意识,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孙芙蓉:结合学习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作为一名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围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我有以下几点思考:重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研究生作为一个特定的学生群体,生源结构、生活经历、发展规律更为复杂,价值观和世界观基本形成,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要提升高度、加强深度、拓宽广度,这就要求广大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攻坚克难,找准着力点,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使得研究生在思想价值层面得到进一步升华。进一步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形成合力育人局面。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肩负的责任意义重大,因此建设一批高精尖教师充实导师队伍,切切实实能够在学术上引领学生、在思想上启迪学生、在生活上指引学生,使广大研究生在研究生求学期间,学有所成、思有所获,真正形成导师、辅导员、研究生三位一体的合力局面。严格质量管理,注重学风建设。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事关学风、校风建设,良好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既要注重效率和规模,又要注重质量。伴随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伴随时代发展,研究生培养体系亟需因时而进,严质量,重培养。真正做到全程持续培养,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