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步入知天命之年的马池珠教授时常身着一身正装,整齐的板寸头,戴着一副儒雅的银框眼镜,见到学生时脸上总是带着淡淡的笑意。马池珠教授所率领的“山师广电”导学团队荣获山东师范大学首届研究生“五导”卓越导学团队(硕导类)称号,该团队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国内外重点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著作多部,团队多部影视作品荣获“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一等奖、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国内外影视大赛奖项。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但是一般人大概想象不到,这位无论学术还是工作都十分尽职尽责的教授,微信昵称是“兔八哥”。
新学年上过他的课的一名17级研究生评价说:“马教授认真负责脾气很好,讲话幽默风趣,上他的课完全不会打盹。”由他所领衔的“山师广电”导学团队,言传身教并重,力求实际,不尚虚声,桃李无言,却实至名归。
“山师广电”导学团队合影
“山师广电”的负责“领头马”
马池珠教授作为山东师范学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的院长,主要从事影视艺术理论与创作方面的研究教学工作,是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带头人,已指导硕士博士生60余人。戴着多重头衔,身兼多种职务,然而这些繁重的工作似乎完全没有影响到马教授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的工作。繁忙的行政工作和科研工作使他终日行走在办公室、教室和各种会议之间,每天微信运动的步数都在八千步以上,时不时还会占领微信运动排行榜。
作为“山师广电”导学团队的“领头马”,马教授时常鼓励学生学术为先,全面发展。在学生制作宣传片时,治学严谨的马教授对影片的空镜头、构图、声音的处理以及故事架构等方面要求都十分严格,经常会拿着片子一帧一帧地仔细查看,并耐心地指出其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除此之外,马教授还给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成立微信交流群,有针对性地推送一些有价值的论坛、比赛和电影见面会等信息,偶尔还会对时事热点进行鞭辟入里的点评。
在生活中,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马教授一直将团队成员当做自己的朋友互助共进。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师生共同进行影视专业创作,荣获国内外影视作品大赛多项大奖。
马池珠教授
导学团队的靠谱“扛把子”
团队成员专业为广播电视艺术学,是山东省成立最早的广电硕士点、山东省艺术重点学科,已经招收硕士研究生14届。该团队由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导师组成员和研究生成员共同组成,作为“山师广电”导学团队“扛把子”的李茂民、付庆军、王宏、雷淑萍、王虎五位老师,均称得上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课堂上,各位导师常常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散思维。借助理论,而不拘泥理论,让想象力飞扬,容许学生创造性的理论误读,容许专业影视创作上的不断试错。除此之外还时常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配合指导艺术实践,开设“名师讲堂”,邀请喻国明、仲呈祥、周星、严三九等学者为研究生做报告,以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等机构建立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今年刚刚外出访学归来的王虎老师便因为新鲜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教学思路大受学生好评。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最直观地感受就是新鲜、犀利、有趣。他曾将课堂搬到室外,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影片拍摄,理论加实践的创意结合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在影片创作完成后,王虎老师还会对片子进行犀利精准的点评,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
平日十分注重“养生”之道的付庆军老师在学生中间也有很高的声望。早上五点起床背着相机前往公园锻炼身体,绿色出行,晚上十一点准时睡觉,标准的“老干部”作息令他在课堂上总是精神奕奕、活力满满。付庆军老师经常会率领自己的摄影军团前往解放阁、英雄山等红色革命纪念地参观拍摄、制作小视频。锻炼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也不失为一种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对待学生十分亲切的王宏老师对待毕业生也很有耐心。有学生曾在晚上咨询她关于音频的问题,她便放下手中的工作,仔细地在电话中讲解了半个小时。平时她也总是上班早,下班晚,工作起来仿佛永远都不觉得疲倦。而李茂民老师平时看起来十分善解人意、好相处,每周天晚上开会时总是先“八卦”一下学生们的生活问题和感情问题,然后再关心学习问题。然而只要涉及到学术和论文的问题,他就会变得十分严格,要求极高。
雷淑萍老师的课堂上气氛总是非常活跃,课堂讨论十分热烈。她经常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拍摄的影片,并让其他同学进行匿名投票打分,互相学习优点,指出影片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向上的课堂体验使她在学生中极有人气,甚至有不少同学私下喊她“雷姐姐”。
“山师广电”团队遵循导思想、导人生、导学习、导科研、导生活的教学育人原则,坚持将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首要责任人”。同时导师对学生宽严并济,师生之间亦师亦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卓越“五导”。
王虎老师
李茂民老师和他的学生
影视创作的优质“生力军”
真正优秀的导师,在学生中间不仅是一个“leader”,还时常会扮演“follower”的角色。在“山师广电”卓越导学团队中,不乏专业创作能力尤为突出的学生成员,这种时候导师也会让学生放开手去做,自己退居幕后担任幕僚。
以2014级优秀研究生李晓曦为例,她所创作的《品味济南之曲水亭街》荣获第八届青年微电影大赛纪录片类一等奖、最佳人气奖;《品味济南2部》获得原创网络节目视听大赛最佳创意奖;《布谷鸟之家》获得银座20周年微电影大赛网络最佳人气奖……
然而回忆起导学团队,李晓曦首先想到的还是团队良好的科研氛围:“团队老师非常重视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定期召集团队的成员们开展项目会议,在讨论问题、指导实践时,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共同讨论并进行深入交流。”
最令她觉得印象深刻的,还要数同学之间的情谊了。“除了平时上课学习以外,我们也经常凑到一起参加一些排球、篮球比赛,登山活动等,在餐厅吃着午餐,大家围在一起讨论分镜和剧本,聊一些拍片子的趣事,这些沟通和交流让我们成员内部更加团结,获得了很好地成长。”
与马池珠教授一同作为“山师广电”团队代表上台接受“五导”卓越导学团队颁奖的周楠也是团队中颇有代表性的一员。2015级研究生周楠是院学生会主席,校研究生会副主席,不仅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他的专业创作能力也尤为突出。在校会、院会均担任重要工作的周楠也尤其感谢马教授一直给予的鼓励和支持,这使他学会学术与工作关系的平衡。
在周楠拍摄纪录片《匠心》期间,马池珠教授在作品的人设及剪辑方面给予了关键的指导和建议,最终作品获得第三届山东省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大赛最佳大学生纪录片奖。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周楠选择了纪录电影与VR技术的新研究方向,导师也给予推荐专家教授的新著作进行学习,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
“进入团队以后,跟老师做的项目逐渐变多,有机会接受更多权威的老师的指导,感觉自己的专业性变强了。”周楠说,“团队里的设备也变得越来越高端,可以拍摄的影片类型也变多了,质量更是有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导师对我们团队成员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了,尤其是毕业论文,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来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不过有压力才有动力,这样的严格要求也是我们团队走向成功的因素之一。”
经过15年的建设,“山师广电”团队在思想、科研、实践创新等方面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在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山师广电”更是主动做出表率。考虑到当前影视作品低俗化倾向严重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学校教育的缺失,大学生群体往往脱离火热的社会生活,这就使得实践创新能力无从谈起。为此,团队强调学生的影视专业创作与其自身的社会化进程相统一,要求学生在作品的题材选择、主题凝练、拍摄对象的沟通方面,都要做到真实、深入、挖掘社会中的正能量。也正是因为对实践创新能力的严格要求,团队才创作出了一系列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
同时,“山师广电”团队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路径,积极引进国内外名专家前来讲学,介绍相关学科的发展经验,鼓励年轻教师到高层次院校、国外院校做访问学者或进修,或到媒体业界进行实习,努力提升整个团队和研究生培养水平。
桃李虽无言,其下自成蹊。“山师广电”卓越导学团队构建起“主流思想价值引导、教学科研为主、文化价值熏陶、社会实践感知”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为推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成功为山东师范大学增添一抹春色。
记者:苑梦月 张蓉 辛丽
摄影:梁燕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