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团队 CHARACTER

【导学团队】春风化雨,钻坚研微——访李登旺教授导学团队

作者:任彦函 时间:2019-05-13 浏览量:

在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有这样一支“五导”卓越导学团队,他们博闻强识、钻坚研微、勇于创新,怀抱着满腔热情投入科研实践。这支以李登旺教授为领头人,刘丹华、袁琦、虞刚、徐化强为团队导师组建而成的“图像引导智能精准医学课题组”导学团队春风化雨,言传身教,齐鲁传道,桃李争妍,不断以执着之姿取得累累硕果。

(李登旺教授和学生们在一起)

业精于勤,风雨躬耕

为师十载,桃李千株。1983年出生的李登旺教授在学生们眼中像一位备受尊敬的“大哥哥”,认真负责是他的标签,严谨治学是他的态度。作为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院长,李登旺教授丝毫没有放松自己在科研上的要求,他带领团队在相关领域的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其相关科研成果在合作医院得到了临床推广和应用。

学识广博、著作等身李登旺教授亲身向同学们展示着业精于勤、风雨躬耕的道理,言传身教,而今桃李满天下;研精阐微,授业解惑,引领着物电学子在信号与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和医学物理等等领域不断突破。如今团队科研氛围浓厚,经过长期科研实践,形成了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科研队伍。团队现有研究生17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研究涉及交叉学科,组成了一个潜心学术,硕果累累的团队。

(李登旺教授和学生们在一起)

“深山习武”,言传身教

教书育人,深知责任重于父,使命大于天。课题组各位导师平日待学生如兄如父,亦师亦友,但是一旦涉及到科研,便变得十分较真。赵建峰回忆自己研究生入学时的场景,不由感慨:“刚刚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李登旺教授就已经为新生们准备好了实验室、设备以及宿舍等必要条件,让我们有机会提前了解团队的研究方向。同时教授还安排每一个成员去医院实习,观摩癌症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整个过程,激发我们的科研兴趣。提前半年开始科研生活可以称得上我们团队的一大特色了。”而团队成员在平时也都是每天早上八点钟到实验室,晚上十点钟离开,“像深山习武的苦行僧一般搞科研,”赵建峰笑着说。

作为导师,李登旺教授循循善诱,精益求精。作为“大哥哥”,他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李登旺教授要求学生每周给他发一封邮件,以便了解学生的科研进展以及思想状况,在学生遇到困扰时及时细心地帮助其解决问题。而作为羽毛球爱好者的李登旺教授也时常约着爱徒们打羽毛球,团队学生甚至在许多羽毛球比赛中拿过奖项。言也传,身也教,将帅也为,士卒也做。在团队导师的切磋琢磨下,“图像引导智能精准医学课题组”的各位同学日益精进,焕发光彩。

(李登旺教授和学生们在一起)

面向国际,破浪前行

李登旺教授不仅自己在科研之路上奋力前行,还以培养学术领袖为己任,用自己的科研经历激励和指导学生们,对他们严格要求并且给予耐心指导,努力为他们提供海外学习交流的机会。学生到了研二,李教授会把他们送往美国的知名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目前,李登旺教授的团队中已有15名研究生被送往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多所国际著名高校进行联合培养。

回忆起出国留学的时光,赵睿感慨道“在美国一年的留学深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我的科研视野也得到了扩展。在了解到了本专业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的同时,我也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与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这些年来,热爱研究的教师、志向远大的学子,在山师叩开了科研之门,一批又一批,前仆后继。研究设备更新换代,资源不断引入,研究者们攻坚克难,科研之树叶郁果丰。李登旺教授坚信,在山师有着这样一群勤勉而努力的人,他们的科研之路也必将越走越远,破浪前行。

(李登旺教授在美国杜克大学癌症中心学习)

    十数载春风化雨,十数载春华秋实,“图像引导智能精准医学课题组”的各位导师慎思笃行坚守着对科研信仰的攀登,他们用坚定信念践履责任担当,引导着团队学生心存远志,以执着的姿态追求一流的成果。(摄影:杨月颖  马景丽)




编辑:刘娟娟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