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晚,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文学院共同主办的“科研伦理”院长论坛在千佛山校区教学三楼3101报告厅成功举办。文学院院长孙书文教授作了以“论学术研究中的血痕与墨痕”为专题的讲座,学院2020级全体研究生到场聆听,论坛由研究生辅导员杜云飞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孙书文教授介绍了讲座题目内涵,开宗明义地指出“血痕”即将学术研究与生命结合起来,“墨痕”即为研究后留下来的文字内容。紧接着,孙院长就如何将“血痕”留下来这一问题展开详细阐述。他先一连提出“为什么做学问?”、“做学问要得到什么?”、“做学问是干些什么?”几个问题,启迪同学们进行更深层次地思考。之后,他运用逆向思维否定了“做学问不为寻求真理”的观点,得出“做学问只为自己修行,做学术可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的结论,整个阐释过程深入浅出、不徐不疾。
接下来,孙院长讲解了如何开题和搜集资料这两方面的问题,给予同学们方法论上的指导。围绕如何开题这一问题,他指出要从基础理论、现实生活、矛盾点、不同学派观点的学术争论、学科渗透交叉以及科研管理和规划中选题,选题要贯彻有价值、有意思、可行性这三原则。开题报告的写作则要注意题目拟定、明确选题的由来和研究现状、关注选题意义和预期价值、考量选题设计的可行性,参考文献的选择要准备充分、要具有论辩性和简洁性。围绕如何搜集资料这一问题,他强调学位论文的材料要具有必要性、真实性、新颖性、充分性、严密性,材料搜集的门径、定向材料搜集的具体方法、检索的具体门路予以详细的阐释。
最后,孙院长对同学们寄予了殷切期望,他勉励同学们要用心治学、以学养心,要刻苦、刻意、苛刻地搜集材料,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然后才成大家。他亦祝愿同学们写出自己满意的、带血痕的学术论文。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本场讲座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本次讲座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搭建了师生间学术沟通交流的桥梁,不仅有利于同学们开阔学术研究视野、提高科研学术水平、提升综合素质,更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激发学院的科研活力,充分体现了文学院的人文关怀精神,也彰显了文学院“斯文在兹”的精神内核。(摄影:尹慧蓉)
供稿审核人:刘兆波
编辑:赵 伟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