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与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在腾讯会议成功举办“治学·修身”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的主讲嘉宾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鉴海防,做了题为“人工智能软硬件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杜军老师主持,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相关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出席讲座。
人工智能软硬件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鉴海防提到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将会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经历60多年起起伏伏,终于迎来第三次爆发,由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条件成熟,本次浪潮将创造实际经济效果,人工智能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搜索引擎、购买建议、智能设备、无人机等)。鉴海防向同学们介绍到人工智能分为软件和硬件,软件主要指神经网络算法,硬件指人工智能芯片,其中神经网络算法包括多层感知机、BP算法、卷积神经网络等,鉴海防所在实验室主要负责研发系列神经网络计算模型与算法,并且获得优秀AI应用奖、创新产品奖等多项行业奖项。接下来又向同学们阐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内容之一,受到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并且说明鸟类是生物多样性评估监测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之后,鉴海防给同学们播放了监测鸟群传统手段的视频,可以看出传统手段存在获取成本高、效率低,数据不全面、不准确的缺点,从而导致数据分析不科学。所以迫切需要整合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鸟类生物多样性数据的实时采集、网络化、智能化综合观测手段。因此,人工智能技术要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发挥作用,最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看的清(高清成像需求)、看的准(鸟群数量统计)、看得懂(鸟类行为分析)。最后鉴海防向同学们简述了基于建设内容、建设目标的系统应用,系统应用涵盖基于AI技术的鸟类声音识别与智能分析系统、鸟类种群数据信息化展示平台等方面的应用。
鉴海防的讲座内容丰富、层次清晰,深入浅出的展示了人工智能软硬件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使与会人员对人工智能软硬件技术有了新的、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学习科技前沿知识的紧迫性和自觉性,更加坚信科技引领未来,科技改变世界,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供稿审核人:杜 伟
编辑:王贝贝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