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7点,由研究生工作部主办,文学院承办的“治学•修身”研究生学术论坛于千佛山校区教学三楼3141会议室成功举办。2022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吴夏艳担任此次讲座主讲人,以“语法化与方言词汇研究”为题,与同学们分享语言的演变规律。
讲座伊始,吴夏艳以“什么是语法化”为切入点,对语法化定义的发展过程进行介绍,着重展开语法化参数中的语音销蚀现象,结合山东平度等地区的若干方言词例,具体讲解何为语音上的弱化,在此基础上,吴夏艳进一步拓展语音弱化的三种典型形式:语音内部的历时演变产生的语音弱化、语流中语音弱化以及伴随语法化产生的语音弱化,对语音销蚀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说明。
随后,吴夏艳从方言学、类型学、语义图角度出发,以多地方言、相关文献为例证,围绕“实词虚化,虚词更加虚化”的语法化相关问题展开详细阐述。她赞同前辈学者“句法语义因素是影响汉语词汇单位语法化的主要机制”的观点,她认为从自身所熟知的方言中观察语法化现象,从跨语言角度验证相关语法化的演变路径,由此归纳其多功能语义演变模式,结合“普-方-古”加类型学的思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研究者的研究视野。历时演变与共时比较法的结合,是归纳词义演变多功能模式的重要窗口,也是探究语言学演变规律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
最后,在交流环节中同学们有序提问,踊跃交流。针对同学们提出“‘稍等’一词是否为‘稍微一等’的缩略”“山东胶辽官话等方言区‘与格’的语法意义”“处置义在方言中的多种语音形式”以及甘肃天水方言、新疆伊犁方言等问题,吴夏艳一一给予了细致解答,角度新颖,引人深思,从语言学角度增强了同学们对方言词汇的兴趣,加深了同学们对语法化的认识。
本次讲座深入浅出、学术信息丰富详实。报告过程中,在吴夏艳的引导下,同学们深入思考,颇受启发,活动现场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同学们在充分了解语法化含义的同时,进一步把握方言词汇在语法化过程中的多种变化,理解语音弱化、实词虚化、词汇的多功能词义演变等语言现象。本次“治学·修身”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有效发挥了博士研究生的学术引领作用,吴夏艳在此次讲座中展现出的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广阔的学术视野、追求创新的学术精神激发了同学们的学术热情,有助于文学院学子拓展研究思路,强化学术修养,对以后的创新性研究助益颇深。(摄影:赵睿智)
供稿审核人:杜云飞
编辑:潘诗晨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