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故事 CHARACTER

张文新:在心理学研究领域绽放学术人生

作者:来源: 山东画报 时间:2016-11-16 浏览量:

                                             张文新:在心理学研究领域绽放学术人生

张文新,不仅是山东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山师”)的副校长,还是山师的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繁忙的工作,没有阻止他科研的脚步,他常常是出了办公室就走进心理学实验室。3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邂逅,让他与心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他开始了心理学研究,从心理学领域的初学者,到心理学博士,再到心理学博士生导师,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就。


 

 

 书店偶遇启蒙业师     开启学术人生篇章


 上世纪80年代初,刚满20岁的张文   新在家乡青州的一所中学做老师。周末时候, 他喜欢去县城里的书店看书。在常去的一家 书店里,他遇到自己的心理学启蒙老师—— 刘述均先生。

 刘述均,194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   (南京大学的前身)心理学系,师从中国现 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潘菽先生。因为战乱 和社会动乱,刘先生受尽了磨难,从金陵女 子学院流落到日照五莲的一所中学当英语老 师。退休后,他回到青州养老。改革开放后, 科学发展迎来了春天,年逾七旬的先生重新 开始他正常的学术生活,开始著书立说。

 因为常在书店相遇,刘述均先生主动询   问张文新是否愿意学习心理学。此时的张文 新对心理学一无所知。刘先生劝说并希望张 文新考虑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自此以后, 张文新每周都去刘述均先生家上课。这种一 对一的师徒交流期间,张文新读了许多国内 外的心理学经典著作。在刘先生的指导下, 张文新从接触心理学之始就表现出了对心理 学研究的独特悟性,开始走上心理学研究的 道路。

 上世纪80年代末,张文新考取了山东   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 任教。后来,他又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心 理学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伊始,张文新就 在发展心理学界迅速成为新秀翘楚。

   

历时九年追踪儿童心理发展     填补我国发展心理学领域空白


 多年来,张文新一直致力于发展心理研   究,在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与社会行为的发 展、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发展、发展行为遗传 学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特别是 基于我国一直没有儿童青少年阶段长期纵向 发展基础数据的现状,2006 年起张文新带 领他的团队,开始对2000多名三年级小学 生进行为期9年的追踪研究。他们每年进行 一次追踪测量和收集数据,获得这批学生从 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这一阶段的学业适 应、家庭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情绪与行 为适应等重要发展发展指标与发展背景方面 的大量数据资料。

 这项研究被称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纵向   研究(LSCCA)项目”,是目前为止我国 规模最大、追踪时间跨度最长的儿童青少年 发展的纵向研究,填补了我国儿童青少年发 展研究的空白,在国际上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例如,国际上将父母的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分为权威型(高要求、高反应)、专 制型(高要求、低反应)、溺爱型(低要求、 高反应)、忽视型(低要求、低反应)四种 类型。根据九年的追踪研究数据,张文新及 他的团队发现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亚类型“严 慈型”,这类父母对孩子既严厉又慈爱,同 时具有高温情、高监控和严厉的教养特征。 除此之外,他们还采用个体中心的分析策略, 描述和揭示了儿童青少年内化外问题行为、 攻击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可遵循的、有区别 的亚组发展模式,揭示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与 西方文化中儿童青少年发展的相同与差异, 为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创新做出了贡献。也是 在这个项目中,张文新教授在国内较早地开 始了对心理发展的分子遗传学领域的研究, 考察和揭示遗传基因与重要环境因素在儿童 青少年心理与行为发展方面的动态交互作用。

 目前,这个历时九年的项目基本完结, 但还有很多数据分析和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总 结,研究成果将会慢慢通过各种专业期刊和 大家见面。张文新坚信:好的项目能带出好 的人才。这个影响力空前的项目让他的学生 在33岁时,就成为了正教授。

 张文新手里的项目和课题总是一个接一 个。最近两年,他忙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 重大委托项目——“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 指标体系与表现水平”研究,预计2017年 初完成并向教育部提交研究报告。

   

校园精耕数十载     研究成果闪耀光彩


   从山师毕业到留校执教,张文新的每一 步发展都与母校息息相关。

   1999年,他成为教授;2000年,他成 为博士生导师;2002年,他带领团队拿下 了心理学的博士点;2005年,他成为首批 “泰山学者”;2006年,他带领团队组建 了全国第四个、地方院校第一个心理学院; 2011年,他带领心理学团队拿到了心理学 的博士一级学科授权。他让山师的心理学从 一穷二白走向了大放异彩,从最初只有几名 教师的心理学系,到现在人才济济、师资队 伍强大的心理学院,教师除两人外均具有博 士学位,而且很多教师具备海外背景。山师 的心理学正在与国际接轨,走向更大更广的 舞台。

   2016年是山师心理学院建院十周年。 十年一个里程,回首过往的十年,张文新说: “心理学院这十年过得比较‘踏实’,学风 正,大家都在本分地做学术。”关于下一个 十年,张文新有一个宏观的展望,他希望山 师的心理学服务国家建设和服务山东地方发 展的能力显著提升;他企盼山师的心理学提 升创新能力,在国际上有更强的声音;他的 目标是在山师心理学院培养中国一流的心理 学毕业生。

                 

师者和管理者         执着于求真、务实的学术风范没变


               从2011年11月起,张文新就任山东 师范大学副校长。作为副校长,他认为,管 理重在服务与协调。在他看来,学术研究与行政管理二者之间虽然存 在冲突,但也存在相互关联。做教师和学术研究的他,能更好地理解 教师与他们的科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因为有切身的体会,拥有“张 副校长”身份的他,在行政管理中很容易找到角色方向。行政管理关 键在于制定好规则,大学管理的应有之义就是遵循大学的办学规律。

               一边是不可松懈的学校管理工作,一边是还未完结的科研项目, 张文新只有拿出别人休息娱乐的时间,潜心工作与科研。面对繁重的 工作,他没有抱怨,反倒这样调侃:“我虽然缺少了休闲娱乐,但也 没有乱七八糟的琐事,少了份通常意义上的烦恼。”他把更多的时间 都花费在了工作与科研上,用他的话说“我的生活很简单”。

               生活简单的张校长,却有着不“简单”的成就。他在Chil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心理学报》等刊物发表SSCI、 SCI、CSSCI 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7 部;研究成果曾获全国教 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 项、二等奖五项。到目前为止,他已培养10届博士生和15届硕士生, 其中外籍博士和硕士各1名。2008、2011 年连续两届入选中国杰 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再多的荣誉与光环也无法改变他内心的执着,他始终坚持学术 研究要求真、务实。这些年,他做了众多研究,在大量的数据中谨慎 认真地探索,只为出最真实的成果,为国家、为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 的贡献。

(未署名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文/ 张媛媛 王立群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