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增强学术研究氛围,11月10日下午,研究生工作部与公共管理学院在长清湖校区文济楼136教室举办了主题为“元治理视域下‘双减’政策落地的现实问题与治理路径”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术研究生姜鑫海与行政管理专业学术研究生孟天一,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2022级研究生参与此次讲座。
讲座内容分为“元治理”概念阐述、“双减”政策执行存在问题、解决路径三个部分。首先,姜鑫海对元治理的概念进行深刻解读:元治理即治理的治理。姜鑫海指出,元治理对“双减”政策落地具有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为“双减”政策落地提供方向和目标指引,二是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三是提供统筹协调机制。元治理作为一种新型治理工具,具有应用到“双减”政策上的适切性,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与思考。
随后,姜鑫海又围绕着元治理视域下“双减”政策执行的问题展开了论述,他表示在当前“双减”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有课后服务配套制度政策短板突出、学校作业布置标准不够完善、对校外培训机构以及家长的引导不足和统筹协调力度有待加强等。
通过客观地分析当前“双减”政策落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基于元治理理论,姜鑫海提出了以下几点相应的解决途径:一是要转换顶层思维和治理理念,“双减”政策的落地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的参与主体众多,所要解决的问题复杂,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系统思维、法治思维。二是要加强配套政策和制度的供给与完善,建立并完善学习和作业负担检测平台和检测指标,优化学校教师激励制度。三是要引导和监管相结合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良性发展,细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内容。四是要转变家长群体的教育理念,加快构建和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此次讲座详细地阐述了元治理视域下“双减”政策落地的现实问题与治理路径,为同学们研究我国教育政策的执行和政策评估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不仅推动同学们科研能力的提高,促进公共管理学院不同专业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探讨,也对营造学院研究生群体钻研求实、勤学善思的学术氛围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作用。(摄影 :沈文秋、于梦菲、王晓菲)
供稿审核人:张卫东
编辑:潘诗晨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