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佩伟应邀在腾讯会议作了题为“衣藻与纤毛病”的线上学术报告。报告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杨桂文主持,生命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的老师、研究生等30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
在报告中,刘佩伟为大家介绍了鞭毛这种细胞器的结构特征与运动特点,并对动纤毛与静纤毛的结构及物质运输机制进行分析。纤毛是由微管支撑突出于细胞表面的线状结构,纤毛在发育和细胞的生理功能具有的重要作用,纤毛结构或功能的缺陷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统称为“纤毛相关性疾病”,其中最著名的是巴德-毕德氏症候群(BBS)与多囊肾病。大量研究显示多种纤毛疾病与IFT、BBSome、PKD等相关基因的突变有关,刘佩伟以研究鞭毛内运输机制(IFT)为例介绍衣藻作为模式生物的作用,衣藻中有完善的IFT体系,运输方向清晰易观察,因此对鞭毛内运输机制的探究具有独特优势。多囊肾病由PDK1和PDK2基因发生突变引起,但多囊肾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尚无有效措施,刘教授利用衣藻发现PKD2的互作蛋白为纤绒毛主要成分,为PKD2的分子机制探究做出一定贡献。最后刘佩伟简单介绍了其团队实验室工作方向及科研进展,对同学们表达美好期许。
至此,本次报告会圆满结束。报告会的成功举办,有助于同学们了解前沿科技成果,提升学院整体学术氛围。学术报告的成功举办,改善了学院学生整体的论文写作水平,启发了同学们的科研思路,丰富自己当前的研究,优化学术体系,提升了学院学术氛围,有利于提高研究生育人质量。
刘佩伟: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结构与功能团队独立PI。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5-2020年陆续在美国佐治亚大学Lechtreck教授实验室和耶鲁大学Breslow教授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秋季作为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独立PI,加入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杰出青年周军教授领衔的细胞结构与功能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研究兴趣是遗传疾病—纤毛病的分子机制。纤毛病变具有广泛的临床病症,包括多种器官的退行性病变和多种儿科罕见疾病。申请人利用衣藻为纤毛模式生物,在两类纤毛病‘巴德毕德氏(BBS)症候群’和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的分子机制探究中取得显著成果,研究结果相继发表于Journal of Cell Biology和PNAS等领域内权威期刊。
供稿审核人:李 娜
编辑:王贝贝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