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ACADEMIC

【学术讲座】刘晓教授:同源异流——金元时代中国北方的云门宗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张良 时间:2021-06-21 浏览量:

2021年6月18日上午,我院举办了题为“同源异流:金元时代中国北方的云门宗”的线上学术讲座。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刘晓教授应邀参加本次讲座,并担任讲座的主讲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杜立晖教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历史文化学院各级研究生同学通过腾讯会议聆听了此次讲座。

活动伊始,活动主持人杜立晖教授首先指出本次交流会举办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扩宽同学们学术研究的视野。其后,主持人对刘晓教授应邀进行本次讲座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讲座正式开始,刘老师首先介绍了此次讲座题目的由来。自己最早是在写《耶律楚才评传》时接触到部分佛教史材料,发现其中包含有关于云门宗在金元时期的传承记载,而一般学术界认为云门宗自五代发展到北宋臻于极盛,宋之后便已消亡,但这跟自己所发现的材料有抵牾,金元时期北方仍然有很多证据表明其发展脉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搜集了很多材料,着重探究北宋云门宗是如何跟金元连接的,今天讲座的题目就是之前研究的综合。

接下来,刘老师针对同学们在佛教史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发表了见解,大多数同学认为研究佛教史要看懂佛经,实际上佛教史很多方面不见得必须要懂佛经,研究宗教史着重看佛教学说学派,严格意义上是思想史,而佛教与当时的政权互动,以及寺院经济方面的研究则大有可为,如陈高华教授的《元代佛教史论稿》,很少涉及佛教思想理论,但却研究十分深入。

之后,刘老师详细介绍了自己所发现的证明金元时期云门宗发展延续的史料。首先是最早发现的三则碑刻资料,通过元代初期的碑刻来看,临济、曹洞、云门三宗此时是并存的,而且《大圣安寺记》也记载了当时元朝圣安寺的发展情况。其中佛觉大师与云门宗的联系,通过之前学者的研究结合自己的发现,大致认为佛觉来自真定之洪济,但当时第一篇文章审稿时受到质疑,仅凭这几处证据就断言此事很难令人信服,这让刘老师有了继续探索的动力,所以才有今年《中国史研究》的文章发表,新文章就集中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刘老师还针对现在学术界出现的不端行为进行了指责,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杜绝抄袭。

下面刘老师着重讲了一下自己新发现的三个新证据,首先是宋徽宗时期的《真定府洪济禅院敕文》,此碑刻记载的法琼经过判断就是洪济琼。其次是藏于日本的《慈觉禅师语录》,此史料记载了慈觉禅师宗赜主持三个寺院时的语录,可证明法琼为其入室弟子。最后是《曲阳县志》,记载了金代云门宗之传承脉络,此记录印证了法琼与慈觉宗赜的关系。此三个证据加上之前找到的两个证据,五条证据基本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法琼的确为慈觉禅师宗赜的弟子。之后刘老师又列举了一部分史料,探讨法琼之后的云门宗传承,主要是法琼的传法弟子洪俊,洪俊的传法弟子广善,广善的传法弟子澄公。另外,还介绍了法琼的同辈普融一系的法脉传承,最后,刘老师用一张地图清晰地列举了云门宗南北两个丛林集团的传法情况。

最后,刘老师对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以上的这些证据都表明一件事情,金元时期云门宗的传承并未断绝,而是因宋金南北政权隔绝,分为南北两支传承下去,其中北支主要出自真定洪济禅院慈觉宗赜法脉。目前所见宗赜法脉重要者有两支,即佛觉法琼与慧空普融。佛觉法琼一脉主要依托中都大延圣寺,慧空普融一脉主要依托定州天宁寺,真定洪济禅院则与二者均有密切关系。金元两代,佛觉法琼一脉因地缘等因素,一直是北方云门宗发展的主流,其中圆通广善贵为金世宗、章宗、卫绍王三朝国师,云山慧从则自仁宗起,屡受元廷礼遇,封荣禄大夫、大司空,有“山中真宰相”之誉。相比之下,慧空普融脉则显得冷清许多,金亡后其传承渐趋不明。云门宗有记载的历史,应当一直延续到元末而非南宋末年。

在提问环节,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在利用这些地方碑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以及如何做到在提取有用信息的同时又避免受到误导。刘老师表示,找到具体的规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阅读,随着自己的史学素养逐渐提升,慢慢就学会如何辨别史料了。随后针对是否有证据记载金元时期山东云门宗的传承的提问中,刘老师表示,现在虽没有具体的史料表明灵岩寺云门宗的传承,但不排除山东地区会有遗存。而且刘老师又对学术界目前关于宋元以及宋金元的说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不应该割裂金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且以自己最近正在写的法制史作为例子展开说明。

最后,杜老师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刘老师再一次表达衷心感谢。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助于各位研究生了解金元时代中国北方的云门宗传承问题,而且针对学术界的一些认知和治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有助于拓展学术视野和提升科研能力。(摄影:张良)

                                  

                              供稿审核人:鲁法军   

编辑:胡照玲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