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上午10点,外国语学院联合社会科学处主办的第1156期社科大讲坛——外语教育与跨文化思辨育人,于长清湖校区文渊楼B区242会议室成功举行。
本次论坛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作了关于外语教育与跨文化思辨育人的学术报告。孙教授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计划”,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论坛由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卓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聆听了此次论坛。
首先,孙教授阐述了“跨文化思辨育人”的含义。“跨文化思辨育人”中“跨文化”“思辨”“育人”之间可看作具有内在联系,“跨文化”在这里作为状语修饰“思辨”,同时“跨文化”又是“思辨育人”的实现手段。孙教授也提出可以平行地看待三者,即“跨文化”“思辨”“育人”处于同等地位。孙教授还指出“跨文化思辨育人”的提出是立足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理念。
接下来,孙教授进一步阐释了跨文化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关系。孙教授认为首先思辨能力是跨文化能力的一部分,如果离开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将会变得经验化甚至肤浅。其次,思辨能力的提高要依托跨文化能力,具体以文化知识和文化同理性为手段培养提高思辨能力。最后,跨文化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思辨能力,因此,外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发展的全过程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孙教授对如何实现外语教育下的跨文化思辨育人结合具体实例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讲解。一是要通过用外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中国情怀和跨文化能力;二是要通过跨文化思辨,培养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国际胜任力;三是要通过体验式学习,提高道德修养。孙教授结合《新未来大学英语》教材讲解如何实现跨文化思辨育人。《新未来大学英语》:采用体验式外语学习范式,创造真实的交际情境,搭建任务脚手架,营造愉悦的深度学习体验,让学生运用英语完成富有挑战性的真实交际任务,从而调动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将英语学习剧情化,以情景剧形式展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体验剧情发展,参与交际任务,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语言、训练思维、提高素养,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效内化; 构建师生和生生互动的线上线下学习共同体,通过合作探究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其他多元能力,实现情感、心智、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孙博士结束讲座内容后,王卓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王卓院长先向孙博士的讲座分享表示诚挚地感谢,随后总结道孙教授的分享兼具创新性和启发性,引发了在座师生的深入思考,最后,几位师生积极地向孙教授交流提问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供稿审核人:张京国
编辑:刘 颖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