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美术学院在千佛山校区教学二楼2126成功举办了“风景画家与他们的时代”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新闻与传媒学院教师卢宁主讲,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青砚担任嘉宾。由于时间的限制以及题材的广泛,卢宁老师采用了“点、线、面”的讲授方式,以康斯太勃尔的《干草车》为切入点,向大家讲述了风景画的相关概念、英国风景画和巴比松画派,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当代风景画赏析等一系列问题。
卢宁老师说:“十八、十九世纪的风景画是英国十分典型的传统,但却没有人给予这个绘画很好的定义。”很多风景画的优秀画家不是英国人,也许是他们对大自然所抱的共同态度,这样的态度往往和英国的诗篇态度如出一辙。他们都以大自然为师,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的是一种纯洁的领悟,是对大自然完全的信任。巴比松画派从某一个角度来看,都是自然哲学的信仰者,不只是一个画派,更是一个社会的运动,社会里面具有对大自然尊敬的、热爱的一个全民运动。印象主义注重自然的光色变化,后印象主义是在印象主义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不仅仅注重印象主义的光色要求,而且强调绘画中抒发自我情感和价值观。
最后,卢宁老师展示了许多优秀风景画,并带领在场的学生从节奏、协调、对比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要求大家用心进行分析,很多优秀作品看似是乱涂乱抹,实际暗藏玄机,无论是西方风景画还是中国山水画,在美术史的变革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总是最敏感的捕捉到时代的变化,在绘画语言的探索中充当着先锋者的角色。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当今的风景画,如果只是一味的在模仿、照搬或抄袭客观对象,也会变得毫无意义。 卢宁老师以他独特的艺术视野,敏锐的时代洞察力,让现场的学生纷纷折服,为大家今后的风景画鉴赏与创作,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考角度。
供稿审核人:金 鹏
编辑:胡照玲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