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心理学院于文宗楼2-207教室举行研究生“治学·修身”学术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心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杨伟星,做了题为“脑电研究概述”的精彩报告。心理学院本科生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本次报告针对EEG数据分析方法的概念进行介绍,主要从脑电的静息态和任务态两大模态切入,并与MEG、iEEG、fMRI、sMRI、fNIRS等技术进行对比讲解。报告中,杨伟星首先为大家介绍了EEG/ERP的生理机制,并详细讲解了数据采集时EEG的信号记录方式,详细解释了根据ERP潜伏期恒定和波幅恒定的特点提取ERP信号的具体方式。接着,他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常见的ERP成分的区域和特点,并详细介绍了P300成分在判别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原理。此外,杨伟星还介绍了ERP分析(P300、N400)、功率谱分析(alpha、gamma等)、时频分析(ERSP、ITC)、功能连接(功率和相位)、有效连接(如格兰杰因果、动态因果模型)、跨频率耦合(PAC)、微状态分析、源定位(离散式、分布式),ERP的PCA/ICA以及基于图论的EEG脑网络和基于混沌理论的无标度分析(LRTC、waiting-time,life-time,熵)的概念。最后,杨伟星针对脑电技术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同学们多读文献、学好英语统计学并熟练掌握编程技能。
本次讲座是心理学院组织的学而知“心”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帮助刚踏入脑电领域的或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快速了解相关方法,为未来从事相关方面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供稿审核人:赵 宝
编辑:赵 伟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