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ACADEMIC

【治学•修身|“科研伦理”院长论坛】学术诚信 立身之本

作者: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汪大珂 时间:2020-11-30 浏览量:

科研竞争日益严峻,这样的大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可能导致科学界出现失范行为,为了给广大科研工作者敲响警钟,也为了净化科研工作的大环境,11月24日下午,由研究生工作部与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共同主办的“科研伦理”院长论坛于文澜楼A区347室举行。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宋玉志主持会议并讲话。

宋玉志从学术不端的典型案例、表现形式以及学术不端检测和倡议四个方面做了报告。他表示当下我们应该从规范自身做起,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会得到与自己预期不符的数据,但我们也不能随意去篡改,学术不端问题一旦被查出,对于我们学校、学院及个人的伤害都是不可弥补的。学术不端行为与当前科研评价体系重数量、轻质量、重短期效应、轻长期积累的取向有关。这话点到了要害处。学术打假要双管齐下,一手抓学术道德建设,一手改善科研评价体制。

不论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年轻科学家舍恩论文造假,还是诺贝尔奖得主大卫·巴尔的摩论文数据造假,由国内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再到翟天临事件,无一不引起世人的关注,人们对于学术造假行为的零容忍,是对科学的严谨,是对世界科学进步为己任的表现。

诚信是一切学术研究的基础。教育部对高校学术不端的七种行为进行了认定: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为进一步维护学术诚信,净化学术环境,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蔓延滋长,促进学院科研工作繁荣发展,会议的最后,宋玉志特向全体研究生发出以下倡议:高度重视,做学术不端的抵制者;厚德济世,做科学精神的践行者;求是创新,做良好学风的推动者;潜心钻研,做科学高峰的攀登者。(摄影:夏浩)

供稿审核人:杜   伟    

编辑:刘   颖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