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ACADEMIC

外国语学院联合社会科学处成功举办第1080期社科大讲坛之英国文学在剑桥大学的兴起

作者:外国语学院 张鲁冰 时间:2020-11-13 浏览量:

 

1110日上午,外国语学院联合社会科学处主办的第1080期社科大讲坛“英国文学在剑桥大学的兴起”于长清湖校区文渊楼B区242会议室成功举行。

本次论坛特邀剑桥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外文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曹莉教授作了关于“英国文学在剑桥大学的兴起”的学术报告。曹教授也是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新雅书院副院长兼教学委员会主任。历任国际大学英语教授协会IAUPE联席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现代语言文学国际联盟FILLM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英语研究分会副会长、 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报告会由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卓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首先,曹教授向我们简单介绍了文学、文化与大学的内涵来引入剑桥英语的兴起。这是以I.A.Richards开创,William Empson发展,F.R.Leavis改造,Raymond Williams超越的剑桥英国文学与其同步发展的剑桥批评的基本出发点和发展逻辑。从1883年到1917年,“剑桥英语”历经了三十余年从“带着镣铐的缪斯”到“脱去镣铐的缪斯”的风雨历程。1917年英文三角凳考试被列入剑桥大学学士学位考试科目,标志着英国文学正式英国文学正式成为剑桥大学的基础学科和学士学位课程。

另外,曹教授向我们介绍了1921年问世的纽约特报告,该报告明确规定了英国文学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提出在世俗社会里,英国文学所能提供的精神价值足以取代宗教的主导地位。它是帝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对于帝国的文化产业就好比君主立宪制对于英国的政体一样,具有中心地位。

接下来,曹教授向我们讲述了剑桥英文与批评的衍变与发展中几位重要的人物。第一位是I.A.Richards和他的实用批评,瑞恰慈作为英文学科的奠基者之一,不仅参与了《纽约特报告》的起草,还亲力亲为,率先开设了意在探索诗歌和批评价值的实用《批评课程》。他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甄别能力便成为“实用批评”的主要目标。作为一种阅读策略,“实用批评”使得阅读者洞察语言细微表达能力和心智感悟力得到有效的训练。第二位是William Empson和他的语义批评。其中特别强调了他的“双重情节”和“复杂词”,讨论如何使词语背负复杂的文化形态和社会关系,从而导致词语意义的生成,变化和沉淀。第三位是F.R.Leavis: Criticism in Practice,他吸收了瑞恰慈关于文本细读的观念,但拒绝将“实用批评”当作唯一有效的批评实践。里维斯虽从来没有执掌过剑桥英文系,但却完全凭借他坚定不移的文学信念和批评洞见,以剑桥唐宁学院和《细察》为基地倾力打造和推行一套文学教育的方法和批评原则。最后一位是Raymond Williams和他的唯物主义文化观和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和在剑桥所接受的文学教育共同成为他构建文化唯物主义批评理论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指导。另外,曹教授还特别向我们推荐了《文化与社会》等一系列关于英国文化学习与研究的书单,供老师和同学阅读学习。

最后,王院长总结发言,她说一个学科的诞生必定有其历史背景和渊源,英国文学也是在几百年的历练之后才取得了其合法身份。另外,外语类专业是人文类专业,要注重人文性培养。除此之外,我们对于文学文化研究要关注背后的复杂语境既包括批评家个人的背景也包括对历史文明语境的思考。

供稿审核人:张京国   

编辑:王艳晴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