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晚,外国语学院联合社会科学处主办的第1049期社科大讲坛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本次论坛特邀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杨金才就“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内涵与学术规范”进行学术报告。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卓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首先,杨教授从专业学科内涵角度入手,强调了研究生培养应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适应新时代新学科的发展理念。他向大家介绍了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来源,包括英语、商务英语、翻译、法语、西班牙语以及其他小语种,并指出外语学习研究没有过剩,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关键是我们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来更好地应对国家战略需求。他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同等重要,不能过分的夸大任意一方,我们要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文化及思想。新时代外语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例如,医学与法律等。新文科倡导的并不是外语与其他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应保持外语学科的特色与特质,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而不是直接简单地将英语嫁接出去,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接下来,杨教授向我们讲解了学术创作的步骤、方法及其规范。首先,对于外国文学研究的路径,杨教授要求我们要具有问题意识和选题意识。关于写作规范,他特别强调了引文的规范,并指出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的区别。在文学及语言学方面,我们要清楚理论知识,并能准确地加以运用。另外,我们还要懂得评价前人留下来的文献书籍,懂的加以取舍,正确运用网络平台,加强阅读,来充分开发智力,提升能力。他督促研究生要能尽快地转换思维,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树立科研思维,在现当代国际背景下,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研究与学习。
其次,关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杨教授指出,外语学习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功底,熟练掌握并运用对象语和母语。进行科研工作,首先要多读书,进行大量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拓展自己的视野与知识面,进行学术创新,要以我为本,了解学术前沿与发展现状,独立思考,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学术创新和写作。同时,我们要珍惜时间,科学规划,有计划地分配研究生2年或者3年的时间,做好学术研究的充分准备。再者,我们需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以批判的眼光对待外国文化,立足中国,融合中外文化,走向世界。
最后,在论文方法论方面,杨教授指出,论文需正,避免张冠李戴,对关键词进行鉴定,使其具有逻辑性。其次,要考察命题的真伪,避免假议题,不能无限夸大理论的用途。最后,推理要明确,避免论点产生分歧,阅读时要做好笔记并反复审读,避免观点矛盾与用词不当带来的逻辑混乱。
王卓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师范院校区别于其他外语院校的一点在于,师范院校的教学体系是以学科为背景的语言学习,倡导学科专业一体化。她强调了学术创作的规范性,为了保证学术成果的原创性,我们要有道德意识、伦理意识和规范意识,在新时代、新学科的要求下,更好地进行外语学科的研究。
供稿审核人:张京国
编辑:胡照玲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