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学术进步,杜晓十教授于2016年10月13日下午在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展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讲座——《前调性、调性、后调性—西方音乐发展的非诗意进程》。
杜晓十教授,人民音乐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研究》主编。发表和出版论文、专著和译著数十篇(部)等。
讲座时长2个多小时,来自各大高校师生齐聚在会场,认真聆听了这场精湛的高水平讲座。讲座开始时,杜晓十教授以Douglas•R•Hofstadter的《集异壁之大成》一书为引子,以“万物皆数”为线索,展开学术讲座,讲座围绕着西方音乐中“调性”的发展为中心,沿着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浪漫到20世纪现代音乐创作的轨迹,与美术、数学相结合,以各个时期著名而富有代表性作品为例,清楚地呈示了“调性”发展过程、特点以及与五度圈的关系,探寻作曲家创作思维的基本脉络,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展示了一条可辨识的线条,揭开了“调性”在音乐发展过程中的奥妙。讲座结束后在场老师和同学积极提问,与杜晓十教授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互动和讨论。
讲座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见解独到、颇具意义,使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了“调性”的发展过程的同时,对我们理解西方音乐从古至今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编辑:陈佳惠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