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音研究生学术研究与艺术实践系列活动——上音与山师大音乐学院硕博研究生交流会继续进行。李海鸥院长、王桂升副院长等及双方音乐学院的硕博研究生出席并担任本次交流的主题发言和研讨活动。
上午九点,博士生讲堂在3153报告厅如期开展,首先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张晓东发表了对于《中国古代阮咸文献研究》论文综述。本论文从“胡琵琶”、“秦汉子”、“阮咸”三个称谓来考证阮咸的起源及发展。此研究立足于古代文献资料,旨在梳理并探讨古代阮咸的形制、曲目、演奏方法等相关问题。
紧接着许首秋博士发表了音乐会评论何以“成功”—读《第33界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评论文集》所思的论文报告,一方面以《第33界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评论文集》作为观察基础反思音乐会评论所赠言的特性及要求;另一方面以过往经典评论为参照,进一步探询如何写作高质量的音乐评论。
第三位进行报告的是汤隽杰博士,他的发言题目是诗然畅想:王建中《随想曲》追忆、探析、聆想。此报告以叙述、分析、探讨的方法,对中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王建中先生《随想曲》的产生、形态与观念进行多视角领域的剖析,从而探讨王建中钢琴作品中国风格的融入并及对中国钢琴音乐百年的思考。
随后进行论文综述的是罗众博士,他的论文题目是《现代音乐分析方法的实际运用》。这篇报告运用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新产生的理论分析方法,如申克的图标式分析法,阿伦福特的音级集合分析理论和新里曼主义理论,对不同作品的分析比较,总结出这些音乐分析方法的运用规则。
最后一位进行报告的是王娟博士,发言内容是《背离调性的试验—以威伯恩五首艺术歌曲op.3为例》。此论文以威伯恩的歌曲为切入点,讲述了作曲家如何试验调性与无调性的关系,在摆脱调性的束缚后,又是如何在音高关系、节奏及音乐姿态等方面形成新的作品结构逻辑关系。
五位博士研究生精彩的报告发言逻辑清晰视角独特,为同学们打开了音乐世界另一扇大门,报告发表后老师对其进行点评,同学进行提问,音乐学术交流气氛浓厚。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编辑:陈佳惠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