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7日到10日,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育硕士参加了在聊城实验中学开展的“山东省初中道德与法治优秀课例展评”观摩活动。这次观摩活动由王兰芳老师组织带队,其间我们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对这次优质课的展评,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而去,满载着硕果而归。在这三天的学习观摩中,老师们给我留下了很多的难忘时刻,他们的授课风采让我深深的折服。
听课之前,王老师告诉我们要着重注意老师是如何导入新课的,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把知识点连接起来,教课过程中使用了怎样的教学技巧,老师提问的方式和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问题。带着这些关注点,我认真地观摩了每一堂的优质课,其中观看城市组10次,农村组7次。下面我具体谈谈这次观摩课带给我的收获和启示。
一、优质课带给我的收获
(一)多样的课程导入方式
课程导入是上课一开始教师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采取一定的导入方式而进行的一定形式的教学引导的过程。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中。在本次的优质课展评中,教师采用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并且各有千秋,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歌曲艺术导入,即通过歌曲、小品、相声、情景剧等导入新课的方法。比如邹平县黄山实验初级中学赵晓静老师在引入《人生难免有挫折》时播放了大家都很熟悉的视频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这种形式新颖活泼,气氛热烈,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鼓舞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唱,这不仅调动了课堂气氛也拉近了老师与同学们的距离,为接下来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典型案例导入,即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选用最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共同分析、研究而导入新课的方法。比如滨州市博兴县幸福镇中学吴加庆老师在讲《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时,导入“没有土壤的房子”这一违建案例,设置问题“最牛”房主“牛”在哪里?政府为什么要拆“最牛”房子?通过师生对问题共同探讨和分析引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主题。
第三,直观方式导入,即教师通过演示具体实物或者通过播放电影、视频、幻灯片等直观教具,指导学生观察、感知所学对象,并且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进入新课学习的导入方法。比如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胡西洋老师在引入《扬起自信的风帆》时播放“毛遂自荐”的动画片片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冲击,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接受新知识,学生们也能直观感受到毛遂的自信。
第四,设疑激趣导入,即通过适当的设疑手法激起学生兴趣而进行导入的方法。比如日照第二实验中学葛长兰老师在讲《自尊自爱是我的需要》,播放了一张“残疾人乞讨”的电子图片,设置问题“你在大街上看到这种人会怎么想呢?”介绍图片人物后告诉学生这名乞讨者想要的是工作而不是钱,教师问同学们为什么他拒绝金钱只想要一份工作?带着这样的疑问,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引领学生较快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另外,还有一些课堂导入的方式,比如以寓言故事“小蜗牛”导入,通过问问题“现场调查”的方式导入,通过《长征》诗文导入等等,并且有些导入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方式的结合。总的来说,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每位老师的课堂导入都遵循了“主体性、切题性、简洁性、生动性、明晰性”的原则。
(二)精心准备的教学过程
第一,教师的精心预设。这次优质课的观摩,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老师们精心制作的幻灯片。大到歌曲、视频、音频、图片材料的选择、剪辑、呈现方式,小到幻灯片背景的选择、字体、颜色、图片出现的方式等等,细节之处的精致都可以体会老师们的用心和细心。老师们的精心准备同样也会感染到同学们,多姿多彩的幻灯片形式更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第二,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政治最高的目标是使同学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在很多时候这个目标很难实现,这次优质课我发现每位老师都特别精心创设了丰富的教育情景,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深化思想认识。比如临沂实验中学刘志宏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她通过“快乐抓手指”的游戏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体验生活,“登上自信之舟”;通过“我来引爆他”,让同学上台进行互动,提升情感,深化认识;通过“我来当导演”的小品,塑造“小卑、小负”的任务角色,让同学们对自卑跟自负有更直观的认识;最后以歌曲《我相信》结束本次的授课。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都特别高,这就启示我门思想政治课堂不是死板的老师划重点学生背重点,而是真正让同学们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快乐。
第三,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这次优质课的教师大多年轻,他们普遍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知识逻辑和生活经验相统一,而且学生参与度、表现力都很好,较好地实现了书本知识、现实生活与学生成长的内在结合。比如潍坊市昌邑外国语学校李晓霞老师在讲授《自尊自爱是我的需要》时,播放了自己同学的微信群语音视频,让同学们找出他们自尊自爱的表现。通过学生自己拍的三个小视频,让同学们形象的理解自尊自爱的正确表现。这些都是同龄人身上发生的三个小故事,这样的情景设置更能让同学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由他人及自身,从而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且老师通过分析自己的工作经历引导学生理解自尊自爱是人向上的动力。老师选用的事例也特别能激起人的兴趣和注意力,并且通过老师亲身的经历教育学生,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第四,教学过程显示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要求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这次优质课展评中大多数教师以对话或交流方式传递教学内容,让同学们自己体验感悟,不再是“满堂灌”,生硬、乏味。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几乎贯穿在每一位老师的课堂中。
第五,选取的事例、创设的情境体现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烟台高新区实验中学沈晓燕老师在讲授《人生难免有挫折》时,展示了一系列明星人物(景海鹏、周杰伦、司马迁)之后,展示并介绍了同龄人遇到挫折的事例。聊城第七中学孙鑫老师在讲《走自立自强之路》时,用“大宝、小宝”的成长故事做主线,而“大宝、小宝”就是同学们自己的化身。这两位老师都做了情感引导,引起情感共鸣,不少学生眼含泪花,达到了情感教育的效果
第六,课堂提问准确,有启发性。教师设置的问题都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启发性,让同学们有思考的空间。问题的难易适中,并且都是开放式的问题,并非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比如德州市第九中学霍能鑫老师讲《走自立自强之路》时,让同学们阅读“心灵对话的内容” ,设置了一系列问题:(1)郝丁发生了什么变化? (2)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怎样一步一步走向自立的?这些问题层层递进,引发学生一系列思考。在同学们做了回答之后,老师会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
第七,授课教师的个人素质。17节课我领略了不同教师的个人风采。教师们都具有和孩子们拉近距离的技巧和能力。有的老师声音如朗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有的老师有能歌善舞的艺术表演;有的老师落落大方,举止优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成熟的学科素养、亲和的教态和机智的问答。
(三)作业的布置更人性化
优质课的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采取灵活多变的作业形式,注重延伸课外,亲身体验。
二、存在和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形式主义的问题。可能因为是参赛课,老师们都很注重课堂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所以大家都很重视课堂的表现形式,老师们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苦苦思考,形式多样,但我感觉有点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本身,有的课上了之后学生估计没能留下什么。因此,如何将形式与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得益彰,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去积极探寻和解决的问题。总的指导思想是:内容重于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第二,课堂上基本上没有看到老师主动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更没有听到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特别是公开课更要敢于让学生提问题,要真正实现课堂师生互动,努力提高应对课堂互动中新生成问题能力。
第三,教师在合作探究中,参与的力度不够。其表现在有些教师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后仅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自己不介入探究,而在一旁观望。教师不能仅让学生合作探究,自己成为看客。教师要参与其中,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思考、情感和体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小结
这次的教学观摩活动,让我学到了不少课堂教学方面的方法与形式,我深感自己还有很多方面的东西需要补充完善,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自己一定要更努力地去学习请教。而且优质课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上课形式,如果照搬运用到真实的课堂中,可能会差强人意。所以必须要认真思考,将优质课作为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陈佳惠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