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4日,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举办国际学术周活动,邀请美国、台湾学者进行短期访学。5月17日,学术周活动圆满收官,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报告给师生留下深刻印象,提升了校园学术活动水平,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
Da-Hsiang Donald Lien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曾担任世界银行顾问、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助理副校长,东亚学院院长,孔子学院院长,商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衍生性产品、风险管理、个人理财、计量经济、极值统计、教育经济、人力资源经济。
连教授分别于5月15日和5月16日作出了《Volatility spillover during financial crises》和《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报告。通过案例分析金融交易的风险问题以及金融信息的重要性,进而剖析金融创新尤其是衍生品的概念,以及金融衍生品在几次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基于此,重新定义风险的概念,寻找新的衡量风险的方法,这也是巴赛尔协议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分析巴塞尔协议的发展以及网络风险的管理等基本概念后,总结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在连大祥教授的报告中,经济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积极参与,在讲座结束之后,也向连教授提出了部分专业性问题,连教授认真解答,各位同学获益匪浅。
苏志伟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台湾逢甲大学商学研究所博士,厦门大学金融系博士后。苏志伟博士担任Journal of Economic and Financial Modelling 副主编,Journal on Business Economics, Commerce & Trade Management 编委,中国普惠金融中心副主任。
苏志伟教授,分别于5月15日和5月16日作了《汇率、股价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以2015年股灾和2016年人民币大跌为背景》和《资产泡沫检验》两场报告。苏志伟在新世纪讲坛报告《汇率、股价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以2015年股灾和2016年人民币大跌为背景》以2015年股灾和2016年人民币大跌为背景,分析汇率、股价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揭示他们相互间的传递效应,以及中国股价和汇率间时域维度上的结构性转变和频域上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相关性。
苏志伟教授强调中国股价只在短期(一年以内)与汇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股价是导致该时期内汇率波动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要想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保持汇率稳定,就应该要求中国股市健康平稳发展。在《资产泡沫检验》报告中,苏志伟教授经济学院老师与研究生们实际操作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资产泡沫的检验,全体老师和研究生在实际操作中加强了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和理解。
刘晓鸥副教授,2009年获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刘晓欧在5月15日作了《Fertility Control and Intergenerational Upward Mobility: Evidence from China's One-Child-Policy》的报告。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的人口政策的现状,分析了计划生育实行后的人口控制问题。
在给经济学院老师和同学们作出报告之余,三位教授还分别与全体老师进行了座谈,探讨了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本次学术周,三位学者精彩的报告不仅是在演讲中阐明某一个学术观点,而且在引导听众如何去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工具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本次学术周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场学术盛宴、聆听了精彩报告,更让全体师生提高了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并且收获匪浅。
编辑:陈佳惠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