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ACADEMIC

“雅阅•跨学科文学沙龙”第一讲成功举办

作者:外国语学院 许文昕 商轶 张若芸 时间:2018-05-21 浏览量:

继4月21日外国语学院携手山东人民出版社、山东师范大学欧美同学会开展了“雅阅·跨学科文学沙龙”启动仪式后,时隔近一个月的精心规划和筹备,外国语学院于5月16日晚在长清湖校区A313会议室展开了别开生面的“雅阅·跨文化沙龙”第一讲。本次讲坛荣幸地邀请到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卓教授主讲。王卓以2015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诗集《黑色维纳斯之旅》的视觉艺术解读为例,对跨学科视域下的美国族裔文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品读。王卓的讲座将文学与视觉艺术两门学科进行高度融合,呼应了跨学科的主旨,向在座的学生树立了学术新颖独特的典范。前来聆听本次讲座的有2017级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及部分大三英语专业本科学生。

讲座由2017级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班班长魏忠堂担任主持,在简要介绍了王卓教授的学术成果并对她能够在百忙之中出席本次讲座表示感谢后,跨文化沙龙第一讲拉开了帷幕。王卓教授首先从what,why,how三个维度对“跨学科研究”这一理念进行了阐释,称跨学科研究即不同学科的交叉和碰撞、文理渗透;而跨学科视角下的文学研究则是从多维学科视角来研究文学文本。基于外语专业涵盖多学科的独特属性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念,王卓教授在文学研究和外语教学中将外语专业的内在与外在跨学科性相结合,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果。此外,王卓教授以先前所做的“数字技术与文学”跨学科研究为例,向在座同学传授其思考过程,将“超文本”、“网络文学”、“文学作品影视化”带入到了数字技术时代文学创作研究的领域中。

接着王卓带领同学开始从视觉艺术视角品读《黑色维纳斯之旅》的旅程。首先,王卓从诗集的标题渊源入手自然地引出了诗集本身与视觉艺术的密切联系。王卓指出,这部作品与视觉艺术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黑人女性的性别与种族身份在视觉艺术品上的呈现;二是黑人女性形象嬗变的历史性与动态性在视觉艺术史中的体现。随后,王卓介绍了她进行研究的灵感来源。当她看到《黑色维纳斯之旅》这个题目时,首先想到了两幅画,一幅是18世纪英国著名画家托马斯·斯托塔德的蚀刻版画《黑色维纳斯从安哥拉到西印度群岛的旅行》,另一幅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而路易斯在后来的访谈中也提到她的作品确实受这两幅画的影响。

其次,王卓介绍了视觉艺术批评最典型的研究者W·J·T·米歇尔。W·J·T·米歇尔尤其喜爱以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诗歌及艺术作品来阐释自己的视觉艺术观点,并以此创作了多部视觉艺术专著。

随后,王卓分析了她在论文《黑色维纳斯之旅——论< 黑色维纳斯之旅>中的视觉艺术与黑人女性身份建构》中着重阐释的三个方面:视觉艺术品与黑人女性的性别身份,视觉艺术史与黑人女性的种族身份,以及视觉艺术文化与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在谈到第一个方面时,王卓指出,路易斯的创作初衷就是把黑人女性的形象建构、身份建构与视觉艺术品和视觉艺术史的嬗变有机融合。在谈到西方视觉艺术史和黑人女性的种族身份的问题时,王卓强调,路易斯像其他黑人女作家一样“政治化”了黑人女性身体,却又异乎寻常的在诗歌中带有“种族化”倾向。路易斯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反思黑人女性的刻板印象问题,阐释了她对黑人女性身份的认识。在讲解第三个方面时,王卓教授提到自己特别关注了跟黑人女性形象相似的物品和考古中发现的黑人女性绘画和雕塑,并融合考古学、人类学、图像学的观点进行了这项跨学科文学研究。王卓指出,路易斯以艺术编年史的形式从古希腊文明到后现代艺术品对黑人女性的呈现,勾画了黑人女性形象演变的历史长卷。

最后,王卓总结道,维纳斯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这个对黑人女性刻板形象,尤其是“性欲化”形象生产本质的揭示工程。黑人女性的身体,乃至女性身体也是一个政治争夺的场域,包括阶级的、性别的、意识形态的和种族的。这样看来,我们对黑人女性形象研究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在讲述自己研究过程的同时,王卓还对我们怎样写作学术论文的各项内容给予了指导,令在座的同学受益匪浅。王卓指出,在开始一篇论文的写作时,要做出自己的预判,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甚至是预测。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作家本人的观点,因为作者是对作品最熟悉的人,我们可以反驳他的观点但不能忽视它。王卓强调,在接下来论文写作中,一定要扭转以前固化的论文形式,在思考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一个分析视角。

在王卓结束了主旨发言后,讲座进入到了提问环节,在座同学积极踊跃地提出问题,渴望王教授答疑解惑。其中一名大三学生表示其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到D·H·Lawrence的作品中有涉及到绘画雕刻与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并就此提出基于跨学科对作品进行分析时应着眼于哪种方向的问题。王卓首先对这位同学的跨学科意识和文本阅读表示了肯定与赞扬,称读文本是是良好的学习方式和锻炼思维的方式,而对文本的分析真是基于主观阅读体验。在选择方向时要锁定一个点后再进行深挖,王教授建议其可以从教育角度研究文学,这样不但可以与自身的师范专业进行较好的结合,而且各个方向归根结底都涉及到人的培养问题,在分析时要关注隐藏在教育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另有研究生同学提出,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也是绘画爱好者,将绘画与诗歌文本想结合是否具有可探究性的问题。针对此问题,王卓建议将鲍勃·迪伦绘画作品的线条视觉、乐曲的听觉以及诗歌歌词文本三方面相结合,这样可以保证有研究价值的同时又不乏创新性。王卓清晰的讲解令提问同学茅塞顿开。

最后,全场同学纷纷起立鼓掌对王卓表示感谢,阵阵热烈的掌声为本次讲座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王卓高屋建瓴、图文并茂又不失风趣的生动讲解,令与会同学收获颇丰,其饱满的人格魅力更是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点亮了同学们学术上的灵感,更是开启了“雅阅·跨学科文学沙龙”的新篇章!

编辑:陈佳惠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