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ACADEMIC

西南财经大学刘灿教授受邀来经济学院作学术报告

作者:经济学院 董云飞 时间:2018-05-30 浏览量:

2018年5月29日下午,原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刘灿教授应邀到我院2151会议室发表了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共享发展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经济学院院长张宗斌主持,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杨蕙馨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特聘专家臧旭恒教授及三十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本次报告主要围绕以下七个部分展开:共享发展的思想渊源、共享发展的理论逻辑、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追求共富和共享的实践探索、共享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理论价值、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理念下的发展道路。

报告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在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方面,我国应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在转型期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我国面临着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扩大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两个基尼系数:财产分布的基尼系数和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目前我国的财产基尼系数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和“金砖五国”中的其他四国,但值得注意的是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财产分布上的高基尼系数的形成经历了一、二百年的长期积累过程,而我国在财产分布上的较大差距却是在近20 年间快速形成的。

在市场经济中,资本强权和强势在市场化分配体制中往往表现为,保护资本财产所有者的利益以及在经济增长的成果分享上资本所得的增长高于劳动所得的增长。收入差距几乎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需要的是一种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财产权利分布及收入分配状态,以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与利益和谐的基本方向。财产占有的问题源于财产所有权,即生产关系。要避免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就应解决财产权利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平等受益的问题。因此,第一次分配领域需要政府以更有效的手段来调节财富差距。许多国家都通过社会再分配政策来缩小收入差距,如税收、转移支付、提供公共产品等,但是在一次分配中还没有调节财富差距的有效手段。因而,我们需要深化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府调节手段,进而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

刘灿教授总结到,共享发展作为中国道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包容性增长和益贫性增长的意义,同时彰显了中国增长和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实践证明,中国现代化必然要走、也正在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独特道路,在这条道路的特殊性内涵中,共享发展无疑是其中的核心价值之一。

最后,经济学院院长张宗斌教授作报告会总结:“刘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准确反映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广大师生了解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选择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广大师生的热烈掌声中,本次报告会取得圆满结束。

刘灿,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原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经济改革、现代公司理论、产权理论。在《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宏观经济研究》《改革》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独著或参著出版专著6部;承担和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项,四川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项目1项。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理论文章)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审核人:周承倜    

编辑:陈佳惠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