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1日,第十二届产业经济学与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在济南市长清大学城山东管理学院学术交流中心2楼第一会议室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产业组织专业委员会、《产业经济评论》编辑部等多个单位共同承办,由臧旭恒教授、杨慧馨教授、张宗斌教授等共同主持。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参会并作报告,议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议题展开:(1)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2)反垄断:理论与实证。(3)博弈论:理论进展与应用。(4)产业组织理论:创新驱动。(5)共享经济的产业发展与监管。(6)逆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7)行为及实验经济学。(8)消费经济理论:异质性消费者行为。(9)其他经济理论研究领域。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各个高校的优秀学者参会,包括台湾中央研究院、南京审计大学“长江学者”杨春雷教授、香港岭南大学林平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秦承忠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张宗斌教授、西南财经大学邹红教授等在内的多位经济学教授。在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张宗斌教授的带领下,经济学院30余名研究生参与研讨会。
在本次研讨会的论文报告环节,张宗斌教授发表了题为《替代性制度安排与中国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的报告,报告围绕中国对外投资的特点与制度偏好、制度距离和制度偏好的变化、替代性制度安排、研究结论及建议四个方面展开。文章指出,我国企业正处于走向世界的关键时期,未来对外投资额还会快速提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和目标也将发生重要改变。为此,要充分发挥正式制度和替代性制度的作用,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特聘专家臧旭恒教授和学生陈浩就其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了题为《不确定下习惯形成对居民消费倾向的动态作用机制研究》的报告,臧教授指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习惯形成特征,其参数具有明显的时变性。面临不确定冲击时,习惯形成特征具有减弱不确定影响的“减震器”作用和使居民消费倾向加速下降的“催化剂”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多次的支出不确定冲击是我国居民消费倾向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故降低支出不确定是扩大居民消费的关键所在,为此在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应从供给侧出发,完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人口政策等公共制度供给。
一天的研讨会按议程顺利举行,参会嘉宾就最新研究进行了热烈、专业和富有成效的讨论。承办方以高标准、高要求并且周到细致的会议服务,为大会顺利举办创造了良好条件,获得参会嘉宾的广泛好评。全国各高校学者通过本次研讨会的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为中国产业经济学研究与发展书写了崭新的篇章,更将在世界产业经济学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审稿人:周承倜
编辑:陈佳惠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