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ACADEMIC

2018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

作者:经济学院 时间:2018-10-16 浏览量:

2018年10月15日,山东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遵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活动主题,于千佛山校区和长清湖校区组织学生代表集中收看“2018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

王刚副主席称伟大的科研工作者为“与祖国荣辱与共的奋斗者”,称赞献身科技事业的研究人员以拳拳赤子之心奔入义无反顾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寄希望于一代又一代科技者继往开来,强调创新是科学家精神的鲜明标识,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青年强则国强”,需要广大青年研究者胸怀大局、勇立潮头、锻造恪守道德的求学品格,真正认识到科学研究是阳光下最美好的事业,永远保证对科研的严谨和敬畏。

94岁高龄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老先生宣讲“使命、责任与担当”,为大家讲述对核潜艇事业的痴与乐。核潜艇事业白手起家,举步维艰,既没有专业人员,也没有基础生产资料,向苏联赫鲁晓夫求助却被嘲“中国想要研究核潜艇简直是异想天开,没有水平也没有能力”,此时毛泽东主席一句“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誓言气势如虹,鼓励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献身核潜艇事业,黄旭华院长提出核潜艇研究“骑驴找马”,融入三面镜子——放大镜扩大视野;显微镜观察入微;照妖镜去假存真,以免上当。黄旭华院长献身核潜艇事业,30年未踏入家门,面对家人的不解,老先生一句“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彰显大局情怀。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成功之时,黄旭华挥笔写下了四句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一“痴”一“乐”,是科研人员献身核潜艇事业无怨无悔的真实写照。

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先生强调做科研依赖长时间的刻苦而非运气,鼓励广大青年研究人员寻找科研实验的魅力,深入其中体会乐趣。施一公教授以四个关键点提出要养成能够进行创新研究的方法论,即批判分析能力,一是正确分析负面结果能够训练批判性分析,可靠的负面结果促使你走向正确的道路;二是耗费大量时间的完美主义会阻碍进取;三是做研究要保持独立人格和一点点脾气;四是不可触碰的学术道德底线。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带来关于“领会科学家精神”的宣讲报告,号召大家正确认识科学精神,科学不仅追求真理,也在实现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科学家精神融入科技事业,社会进步也需要明德楷模的精神召唤,伟大的科学精神使国家科技事业熠熠生辉。在大变革时代的科学精神更加要求广大科研人员心怀强国梦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最后鼓励青年研究者要有新气象、新担当,将科学家精神传承下去。

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对事业的痴迷,对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令人敬畏,青年是新时代的追梦者,也是圆梦者,投身科研事业要坚持学术道德底线,勇立潮头争当创新者,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希望。

编辑:陈佳惠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