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下午,以“我们的读博之路”为主题的外国语学院雅阅·跨学科文学沙龙第四讲在文渊楼A区三层会议室顺利举行。此次沙龙特邀近日参加“国际青年学者泰山论坛”的上海交通大学两位优秀博士生汤轶丽与李晓倩主讲,与同学们分享了她们考博读博的学术心路历程。王卓院长主持了沙龙活动,岳希亮书记出席并讲话。2017级与2018级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等50余人前来聆听。
讲座开始前,王院长对二位优秀博士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两位的学业和科研成绩。两位博士分别师从上海交通大学胡开宝院长和尚必武教授,研究方向分别为语料库翻译和叙事学。
汤轶丽博士以过来人的经历向大家讲述自己考博读博的心路历程。首先,至于读博这一重大抉择,汤轶丽表示她在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了两年的英语教师工作,在实践摸索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仍有欠缺,为了充实自己,在综合考虑了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以及其强烈求知欲的驱使下,读博成为了她选择前行的道路。汤轶丽分享了她的导师尚必武教授讲授的第一堂课。尚教授在第一节课上并没有涉及传统的科研学术,而是强调“以德为先”的重要性。这一经历让汤博士认识到学术研究的根本是学术道德和个人修养。另外她也感到昔日里久闻大名的学者并非大家刻板印象中的高冷古板,而是待人和善,与人亲近。因此,汤博士鼓励在场的研究生们要多和学术大家沟通、交流。其次,针对读博的备考阶段需要注意的事项,汤博士从两方面介绍了经验。一方面,专业方向上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追求的目标,确定好自己的兴趣点,切不可盲目选取自己不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要有身心上的准备,读博没有那么可怕但也并非易事,面对读博期间的压力,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都需要加强。最后,汤轶丽博士建议并鼓励大家,任何阶段都需要有自己的职业意识及科研意识。平时生活中多看书勤动笔,不要害怕错误和失败,一旦决定读博就不要轻言放弃,要感谢自己的每一场经历。
本科就读于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的李晓倩博士首先表达了她对母校的感恩,并着重谈了她所感受到的山师外院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她说,作为校友,她为自己的母校和母院感到骄傲。随后她讲述了自己读博的心路历程。李博士表示在经历了从本科到硕士的跨越后,由于对外国语言文学各个方向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全面,有偏科的现象。基于此,李博士劝诫大家要平衡好各学科方向的关系,看似不同的专业都有其关联性,任何学习内容都不会一无所用,广泛涉猎的同时要学会融会贯通并内化。李晓倩博士也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要会读书、读好书,并与他人分享。她说,看到博士师兄师姐同教授进行良好的学术交流曾让她无比艳羡,她深知这种平等、亦师亦友的学术交流需要有足够的学术能力,而能力提高则需要多读书,从而更加坚定了要大量阅读的信念。最后,二位博士都谈到在潜心做学问的同时,锻炼身体必不可少。其中李晓倩博士表示其在博士期间,坚持每周四次打羽毛球、跑步。这样才能有强健的体魄对抗压力。
接下来,两位博士和参加沙龙的同学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有同学问两位博士,看到他人的进步,该怎样克服自身焦虑,针对这个问题,两位博士以自身感悟告诉大家不要过于在乎结果,有底气、有信心才是最重要的,积累了才会出结果,不要急于看他人,做好自己,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为重要。对此王院长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院长表示做研究定力最重要,需要沉得住气才能厚积而薄发。定力则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这是一个全方位修炼的过程。整个交流过程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同学们感到收获很大。
在热烈的掌声中,将近两个小时的学术交流沙龙以岳书记的精彩总结圆满的划上了句点。
岳书记代表外国语学院对两位博士生的分享表示了感谢,并鼓励大家多多向二位优秀的博士学习,在学术这条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编辑:陈佳惠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