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外国语学院联合社会科学处主办的第697期社科大讲坛在长清湖校区文渊楼A区313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坛特邀基础英语教育界知名学者龚亚夫教授,作了题为“中小学英语教育的问题与需要做的研究”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外国语学院王栋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讲座开始前,王栋教授首先对龚亚夫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其做了简要的介绍。王栋教授表示,201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是龚教授多年实践和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我们教育硕士师生学习的重要文献。
龚亚夫教授首先就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龚亚夫教授认为我们现如今的课程设置问题主要表现在课时不足。现如今小学大约是一周两到三节英语课,虽然公众普遍认为学外语是越早越好,但龚教授指出外语学习的关键不在于年龄,而在于频度(frequency),因此课时不足是现如今外语学习存在的根本问题。此外,教材内容太少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减负思想的影响,国家规定教材页数,教科书越来越薄,但是外语的学习并不能追求少而精。美国研究调查发现,中产阶级家庭与儿童语言交流的输入量大概是贫困家庭的十几倍,中产阶级孩子学习成绩普遍比贫困家庭的要好。因此,龚亚夫教授认为我国英语教学强调反复的练习、分析语法,加之教材内容太少,接触语言频度太低,导致学生不足以掌握所需的语言知识与能力。除此之外,龚亚夫教授认为我国的课程标准含糊,缺乏具体量化内容,造成教师过度依赖教科书,而不能真正参照国家课程标准。最后,龚亚夫教授又对现如今流行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他认为核心素养,是一个人沉淀下来的品格、思维方式、行为举止的固化,而不是知识问题,核心素养应该是超越学科的。
接下来龚亚夫教授又对教学途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细致的探讨。龚亚夫教授认为,在设计课堂活动之前,教师应该明确教学路子(approach),继而在教学方法(method)层面上达到互通。其指出现如今的教学强调结构功能,教师教学重点明确,但是这其中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首先是我们的教学以在英语国家生存为目标,即生存英语(Survival English);其次是我们现如今使用的教材是为欧洲成人在欧学习交流所用,并不符合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此外教学内容距离学生的知识世界、内心世界太为遥远,内容难以理解,并不能让学生有所成长。
随后龚亚夫教授又对需要做的研究提出了几点方向。龚亚夫教授认为研究可以从语言学习的规律着手,并且向大家推荐了他在华东师范大学杂志《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该文详细介绍了早期儿童英语教育的利弊,针对研究儿童学习英语的年龄频度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其次是关于教材的研究,龚亚夫教授表示,有关教材研究能够影响国家决策,可以从学习的“量”出发,具体深入分析输入与输出量的关系。龚亚夫教授认为课程设置政策研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现如今对于如何选择教材、教学辅导书目、阅读材料并无固定标准。例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量,那么阅读量与学生成绩、语言能力、流利性与准确性等方面具体有何关系,并无相关研究。因此,龚教授强调对于广大师生和研究生,这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的研究方向。
接下来龚亚夫教授和来参加讲座的同学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有同学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提出有关教材编写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龚亚夫教授认为并不能单纯从学习成绩判断教材编写的好坏,学习成绩可能与考试内容有关,也可能与教科书各年级之间存在的“gap”有关,但不完全是教科书的问题,我们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整个交流过程气氛热烈,大家感觉收获颇丰。
最后孙炬副教授对龚教授的讲座作了简要总结。孙教授首先对龚教授的到来致以真诚的谢意,龚教授从中小学英语教育实践出发,阐述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教师与学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启发。同时孙教授也对研究生提出一些建议,即要从学生的需求、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去考虑教育教学问题,一方面在学校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中小学发挥更出色更重要的作用。
报告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龚教授极高的热情不仅带动了同学们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师生互动的形式也使讲座气氛空前高涨。通过此次讲坛,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龚亚夫教授:基础英语教育界知名学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全国政协第九、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担任教育部教师发展课程资源委员会委员。龚教授长期从事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师培训和课程与教学设计。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有交际语言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第二语言习得、英语课程设计、教师教育等等。201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是龚教授多年实践和研究的重要成果。
编辑:陈佳惠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