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ACADEMIC

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社科大讲坛第716讲之“外国文学研究中细节的力量——外国文学研究方法谈”

作者:外国语学院于晓涵 时间:2018-11-18 浏览量:

近日,外国语学院联合社会科学处主办的社科大讲坛第716讲在长清湖校区文渊楼A区313会议室如期举行。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建军做客论坛,以“外国文学研究中细节的力量——外国文学研究方法谈”为题做了精采的学术讲座。本次会议由王卓院长主持,学院部分研究生前来聆听。

讲座之始,由王卓院长对刘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其做了简要介绍。刘教授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回应了对受邀的感谢。教授表示,当前研究生、博士生学习文学的方式出现了极大的问题。文学的本质丢失,只剩下虚假的机械思维模式去看待文学问题。教授认为,死磕《文学史》的有关内容是无用的,相反,我们需更加注重的是能够看懂并理解的文学作品,而细节和情境性的查找是文学训练的重要内容。

接下来,教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细节的重要性。第一,细节常带有本质。教授认为,大数据只能够帮我们找出趋向,但无法揭示本质。而本质是需要细节体现的。在这里,刘教授向我们列举了诸多文学作品的例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如《老人与海》倒数第二段所讲内容与文章主旨毫不相干,以简洁著称的作家海明威为何要如此描写。教授强调“此”就为细节。通过不相关的人的谈资对比老人每日生死相关的打渔生活,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推翻了过去人们对老人的评价,从新角度得出老人的孤独。除此之外,教授还将《水浒传》、《变形记》、《哈姆雷特》等多部文学作品为依托,阐明了“细节带有本质”这一突出论点。并以此向我们建议要有最基本的读书量,300本书的量能够帮助我们记住细节的内容,切勿死抠内容,要从中寻找到过目不忘的细节与场景,和地方性的知识与哲理。其二,细节具有强烈象征性。教授表示,细节具有强烈的象征性,而象征性又是在具体的细节、场景中体现的。以但丁的《神曲》为例,在地狱篇中,但丁在一开头就写到了,在人生的中途走到了黑暗的森林,他恐惧于后有深渊、前有猛兽,攀爬不过阳光的小山。而此时古希腊人维吉尔告诉他,“你应该走另外一条路”。在当时,但丁面前的三头猛兽分别代表地方根据势力,而深渊代表了回头路,不论如何走都阻挡了意大利的民族解放。“走另一条路”则指明了要实现意大利民族解放必须要走精神提升、道德解放之路。这也启示我们现实中遇到困难时,要学会走另外一条路!除此之外,教授还通过详述《西游记》、《堂吉诃德》、《阿Q正传》等作品强调了“细节具有象征性”而文学的主题隐含在细节之中这一观点。

接下来,教授就如何发现细节向我们做了系统讲解。一方面,教授强调,发现细节就要多读作品,多看原创,切勿选择改编作品或二次创作作品。并通过作品找症候,即不合理之处。教授以《阿Q正传》为例,向我们讲述了鲁迅选择以“阿Q”这一症候命名作品的原因。同时,教授以《红楼梦》中宝玉初见黛玉,贾宝玉的心理活动为例,建议我们在文章阅读过程中,要多注意作品中的空白,并能够做到空白的填补,真正的做到书越读越厚。另一方面,教授告诫我们,阅读一定要回到文本中去,从细节中去论证,去品读文学作品!

而后,刘教授与大家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并就学生的问题给予了详尽地回答。据此,王卓院长总结称,文学的魅力不在于空洞的说教,而应该从文本中发现,从细节中体现。现如今的研究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脱下理论的大帽子后,便无从下手。并以此表示我们缺乏这种寻找细节的文学训练。应从现在作为起点,从小问题入手,通过探讨交流,发表奇思妙想来获得文学赏析地快乐!

最后,在阵阵掌声中,整场讲座缓缓落下帷幕。教授以其幽默风趣、绘声绘色地讲解为在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同学们也受益匪浅,大家以合照留念的形式为这场讲座画上了美的句点。(摄影:蔡丽娜)

供稿审核人:金   鹏    

编辑:杨月颖    

审核:王庆荣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