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外国语学院联合社会科学处主办的社科大讲坛第794讲在长清湖校区文渊楼A区313会议室如期举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院钟勇博士做客论坛,以“学术创新和学术思路、说法的培育和建设”为题做出了精彩的学术讲座。本次会议由王卓院长同葛云峰老师主持,学院部分研究生前来聆听。
讲座之始,由王卓院长代表学院对钟勇博士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其简单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在基本了解学生的研究方向后,钟勇教授开始了以学术概念创新思路建设为中心的讲座。
首先,钟教授向大家抛出了一系列的暖场问题。如“严复是用什么方式推动社会的演变的”,从翻译和教学的两个方向同学生进行了互动。并据此通过比较二者的共性,提出新的想法、思路以及概念的重要性。即关键词“concept”,教授认为,当前学生所撰述的最好的论文应是“conceptually guided”,学生或研究者应将不同的概念传承下来,进而不断发展,提出新概念。再如,在暖场问题“对审稿者来说,什么内容是最重要的?如何排序?”中,教授仍从我们现研究的方向入手,做出了对诸如语言学、文学、翻译、教学等重要性内容的排序。并据此提出,在研究阶段,只有自己切身做出的内容才能够较容易从中体会,强调掌握数据的重要性。相反,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只通过看课本、文献来获得内容,而忽视了行动研究的重要性,便很难从研究中获得可观内容。实则印证一句诗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接下来,依据对社会总体走势的把握,教授以翻译和教学法为例,讲述了新概念、新说法提出的重要性。教授认为,当前社会总体走势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前现代阶段,现代阶段以及后现代阶段。教授强调,不论是翻译还是教学法,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后现代阶段的内容,即延续发展,对先前概念进行包容加深的阶段。据此,教授在举例翻译时就指出后现代阶段诸如行为翻译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在行为翻译研究下的各小分支(如话语提炼,活译等)都可以产生新的研究思想。在教学上,教授强调当前应该更加关注后现代阶段以学生为中心的2.0课程以及评估标准。进一步强调通过概念的传承寻找新概念的来龙去脉,进而建立个性化说法,建立新概念,也为大家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关键性信息。
而后,钟勇教授同大家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并就学生的问题给予了详尽的解答。葛云峰老师就钟教授的发言表达了感谢,并总结称,我们在做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有想法的基础上让概念先行,进而提炼出新概念,再次强调了核心概念传承的重要性。
最后,在阵阵掌声中,整场讲座缓缓落下帷幕。在座师生们均表示受益匪浅,论坛在热烈的氛围内圆满结束。 (摄影:郑佳媛)
供稿审核人:金 鹏
编辑:亓 炜
审核:王庆荣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