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期以来,我校研究生辅导员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立德修身,潜心育人,书写了立德树人的精彩篇章。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辅导员专业化素养、持续激发研究生辅导员内生动力,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特推出研究生辅导员“育人笔谈”专栏。让我们透过文字,听他们总结经验成果、讲述育人故事、分享育人感悟,一起见证新时代浪潮下,一线研究生辅导员如何坚守初心,护航研途!
作者简介:刘海江,现任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山东教育系统核心网评员。曾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运动会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网评员,德州市优秀挂职干部,山东师范大学十佳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十佳辅导员、杰出青年等荣誉30余项;曾获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一等奖、山东高校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评选二等奖等1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4部,在《中国教育报》《历史教学》《大众日报》《山东教育》等发表文章10余篇。主持完成山东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山东省党建、山东省高校党建、团省委重点资助等课题4项,参与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
之所以谈及研究生学涯问题,是因为研究生虽然还是学生,但相较于本科生,其学涯有自身专属的特点,很不一样。恰如“研究生”这三个字的字面之义,不管是学术型研究生还是专业型研究生,其教育培养的价值旨归是提升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研究生学涯永恒的律动是创新和开拓。也许正因为这样,研究生学涯给世人的印象,好像与生俱来充斥的都是海量的资料和数据,好像永远都是穷尽所能的思辨和实验,好像题中应有之义就应该是胁不沾席的“苦修”。如此认为,不能说不对,但并不尽然。可能下面这一种说法更贴切一些,那就是:研究生学涯再苦再累,它也有自己独有的意蕴和情趣,有自己专属的色彩和层次。
在学院里负责学生的教育与服务工作,整天与学生们生活在一起。绝大多数研究生同学,阳光自信、目标笃定,心里有想法,脚下有行动,让人见了感觉特别舒服。当然,也少不了见到一些这样的研究生同学,不管是穿着打扮,还是眼神举止,好像与周边火热的生活少了一些即时的联动和互动。见到拉里邋遢不修边幅的学生,见到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的学生,有的时候实在忍不了就直接上嘴“提意见”了,有的时候实在忍不住就在相关集体场合旁敲侧击提要求了。之所以有这样貌似“洁癖”的表达,主要是因为我从骨子里觉得,研究生学涯应该是自带美感的。这里的“美感”,按照时下流行的观点可理解为一种体验,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因为是非专业人士,所以既不想从心理学意义上,也不想从哲学角度去谈对于“美感”的理解。至于对研究生学涯“美感”的理解,我只想谈一点直观的理解。我认为,研究生学涯的美感,不是指着装的光鲜靓丽,待人接物的八面玲珑,一举一动的仪态万方,而是指新时代研究生心中有梦的时代感、应节合拍的节奏感、协调契合的适切感和奋力出彩的使命感。
美感之一:心中有梦的时代感。梦想是人之前行动力。研究生在学涯规划时,应定好方向,努力做到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同频”,高扬梦想之帆。这里的“梦想”,既指彰显自身价值的安身立命的个人之梦,更是指“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矢志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终顺利远航的梦想,必定拥有立足于时代和社会的宏阔之视野;最终成功抵达的梦想,必定拥有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轩昂之格局。
梦想必须把现实作为最坚实的依托。研究生学涯,从一开始就不能一味埋首书斋,不能为学而学,不能只为稻粱而谋,不能做一个生活在故纸堆里的“仙儿”,要与时代建立起有效的正向连接,要做“大梦”,要把国家和民族的“大梦想”作为学涯发展的强有力“动力源”“牵引绳”。既然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那么研究生理所应当之“人中之龙”“鸟中之凤”,就应做国家间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有生力量,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专属贡献。
美感之二:应节合拍的节奏感。若是把研究生学涯比作一部话剧,这当中除了应然必备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冲突等要素之外,研究生还要关注一下学涯的体验感(既有自身视角的主观感受,也有包括导师等在内的客观视角的体验),把准自身学涯的节奏感,注重做好起、承、转、合等细节的处理和把握,这是很基础的工作,也是很关键的环节。俗话说,唱歌要唱在调上,跳舞要踏在点上。这说明节奏感很重要,研究生学涯不能平均用力,也不能撒芝麻盐,更不能用蛮力硬打硬冲,要学会“弹钢琴”,不能偏离主赛道。
这方面,比较多的表现在部分研究生对自己的学涯缺少科学的规划。有的是感觉不用太着急,可以歇一歇、站一站;有的是外界牵扯精力的因素过多,选择等一等、拖一拖;有的是导师稍微督促不严自己就马放南山,不免看一看、缓一缓;有的学涯过半,开题任务仍未完成;学涯临近尾声,才发现毕业设计还有瑕疵;有的外审环节没过,面临延期。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学涯发展缺少应节合拍的节奏感,疏于规划设计,该干什么的时候没干什么。
美感之三:协调契合的适切感。所谓适切,即适合、贴切。一个基本的道理,研究生学涯的美感理应是适合研究生自身实际的,与研究生自身实际相贴切的,与自身学涯的逻辑内需是相匹配的。若是研究生学涯的规划与设计和研究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存在相互干扰、掣肘,甚或违和,那“美”就根本无从谈起了。研究生学涯规划和设计中协调契合的适切感,客观上要求研究生须用整体的、系统的、相互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顾其一点,不及其余,不可取;聚焦局部,以偏概全,不可取;只看眼前,不计长远,不可取。
这里提到的适切感,有两种关系需处理好。一方面,研究生要实现自身内部诸因素的适切。最最起码的,研究生要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清晰且明确的研判,包括个人志趣、自身素养、既往优势、现有资源等等。对自己了解的越是全面,对自身学涯的规划和设计就会越有实现的可能。最忌讳的是好高骛远,固执听不进其他人(尤其是导师)的合理意见,信马由缰,像风一样自由,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另一方面,研究生要实现自身与外部因素的适切感。研究生要让自身与外部环体因素之间形成一种科学理性的动态的平衡,存续良好的互动,集聚优质、正向外部资源为己所用。
美感之四:奋力出彩的使命感。作为新时代青年,研究生要把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变成自觉追求,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要如2022年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的那样:“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奋斗是看得见的哲理,奋斗的人生是最美的。研究生群体知性、富于创新精神,有干事创业不甘人后的激情和动力。具体到日常的学习、科研和生活中,就要勇担时代使命,把科研的根深扎在泥土里,要有“草根情结”,把论文写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要杜绝沉迷玩乐而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懈怠,杜绝抱着手机电脑天天不撒手的非常态,杜绝网游玩了一局又一局的沉迷,杜绝动辄身陷emo不能自拔的定势,要努力彰显新时代研究生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气神儿,热气腾腾的过好每一天,积小流以成江海,积跬步以至千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赢得自身人生出彩的机会。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