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教育是研究生踏上求学新征程的“第一课”,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学期伊始,地理与环境学院就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列为重要工作内容,特别是结合建校、建院70周年的重要契机,对2020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统筹规划,整体布局,扎实推进,通过爱校荣校、新生适应、思想引领、学风营造,在新生教育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爱校荣院,薪火相传结硕果
地理与环境学院的前身是地理系,是1950年山师建校伊始即成立的六个系科之一,设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学科教学(地理)、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环境)2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70年的接续发展形成了底蕴浓厚的学院特色,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卓有成效的地理人才。在新生入学之际,学院积极打造“地理”“环境”特色显著的学院楼宇文化,让新生在入学伊始就能感受到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学院邀请了退休老教授代表陈龙飞先生、翟忠义先生,杰出校友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郭旭升研究员,杰出校友代表国家杰青、中国科学院邓祥征研究员为研究生新生做学术报告和座谈,分享他们的求学历程,他们严谨治学,潜心研究的精神,树立起地环人接续奋斗的人文风范,为研究生新生的成长树立了楷模和榜样。引导研究生新生了解了学校和学院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增强对了学院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培养了爱校荣校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求发展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为加强专业学习引导和科研伦理教育,引导研究生走好科研生涯第一步,学院举办了以“心存高远 脚踏实地 做一名合格研究生”为主题的“治学•修身”研究生学术论坛之“科研伦理”院长论坛,各个专业开展了师生互选,并通过召开省青年科学家沙龙、中国城市地理学术年会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举行姚士谋先生奖学金颁奖典礼暨“与信仰对话”报告会,邀请多名知名专家教授、获得国家奖学金的优秀在校生为新生作学术报告,拓展新生的科研视野,启发和激励新生与时俱进,砥砺前行,不负韶华,励志成才。
铸魂育人,深化内核强根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新生教育中,注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理想信念教育、铸魂育人,打牢学生的政治思想根基。学院先后组织学生党员开展红色观影支部活动,共同观看《夺冠》,借助优秀文化作品激扬青春理想,厚植爱国情怀;开展“学习抗美援朝精神,争做奋斗时代新人”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全体党员铭记历史、守初心、担使命,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文明校园,抵制浪费”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党员在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中将“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真正入心入脑入行;学院党委领导为新生做“学党史 知党情 跟党走 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主题报告,强化研究生新生的历史思维培育和思想价值引领。通过强化基层党、团组织建设,以党员带动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共同参加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巩固防线,风华正茂筑未来
为做好教育管理的第一环节,打造学习生活的心灵港湾,筑牢成长发展的主要防线,学院通过召开新生见面会、学生干部培训、讲解《研究生手册》重点政策文件,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相关举措,帮助新生全面了解研究生教育管理流程,提早进行学业规划。学院党委书记钟秀芳、院长王成新、党委副书记李山峰、副院长宗万松等领导出席参加了研究生新生见面会。研究生辅导员为全体新生做了《研究生生活绪论》的报告,全面梳理了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实习实践、答辩学位、奖优助贷等所有环节,明确了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学术红线”、“纪律红线”、“思想道德底线”和“法律高压线”。开展研究生会换届大会、研究生干部工作论坛、宣传干部专题培训、学习总书记在习近平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等活动,提高研究生干部的“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筑牢研究生工作的防线。学院组织了新生篮球赛、心理普查、趣味运动会,集体登山等活动,提高研究生身体素质,增进友谊,磨炼意志,为学生的身心发展保驾护航。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地理与环境学院通过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成果,下一步将在总结前期工作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地环为学子提供成长的基石,新的地环人也一定会传承前辈们的精神,用青春获于新知,用汗水浇灌梦想,逐梦新时代,成就更广阔的未来。
供稿审核人:李山峰
编辑:崔翠翠
审核:王庆荣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