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暑假,根据学校研究生工作部安排,我校研究生以“弘扬核心价值观,践行青春中国梦”为主题,成立了13支社会实践服务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基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或走上红色之旅,在追寻闪光的足迹中汲取精神力量;或深入开展调研,探寻传统文化中失落的珍宝;或走进农村,用实践来锻炼本领……他们激情满怀,投身社会大课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青春力量。
红色之路:筑牢信念之基
文学院实践队开展了以“基于爱国主义革命根据地建设与功能教育研究 ——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为研究对象”的实践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挖掘其隐藏的文化内涵,探寻扩大基地影响力的途径与方法。
外国语学院实践队把实践地定在了古城南京。通过这次南京之行,小组成员重新梳理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史料,进一步丰富了他们掌握的信息以及资料。在他们的资料中,既有对南京大屠杀史料的陈述,也有针对南京大屠杀的实地调查和走访。他们在走访中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西部大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有变淡的趋势,需要我们更加注重课堂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媒体、网络的传播作用,南京大屠杀作为一段国人不可遗忘的史诗,应该得到当代国人的足够的重视。他们在总结中提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存在就是为了还原那段屈辱的历史,时刻提醒世人对自己的警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强大的祖国,才会有幸福的人民。
关注社会:强化责任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以“关爱农民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调研走访中,队员们被农民工们不怕辛苦的工作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的感动,他们深深的体会到农民工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以及学校的长足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国家和社会理应加强对他们的重视,着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商学院社会实践队以山东烟台樱桃和肥城水蜜桃为例进行了“互联网+”背景下农(特)产品销售渠道选择现状调研,实践队通过调研调查山东烟台的樱桃和肥城桃的销售渠道选择情况,为农户销售农(特)产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们通过宣传“互联网+”在农(特)产品销售中的应用,在改善农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促进“三农”问题解决、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对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展网络销售,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精准对接产销的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实践队展开了以“关于济南市各区、济南市周边城市空气质量现状及目前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措施的调研”活动。他们在调研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只有全人类共同关注环境,加强环保意识,关注大气质量,自觉参与大气的防治工作,才能还明净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以本来面目,为自己及后代留下一个理想的生存空间。
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十三五’携河发展研究”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济南市黄河两岸的乡镇、企业广泛开展调研,共计走访座谈了天桥区发改委、济阳县发改委、济阳县公路局等6家政府部门,传化泉胜物流港、统一集团等10余家企业,泺口街道、大桥镇、崔寨镇等8个镇街,访问群众200余人,发放回收调查问卷200余份,完成2万多字调研报告《济南“十三五”携河发展的社会经济提升效应研究》,为济南市缓解城市问题、优化空间格局提供了新的思路。
经济学院实践队则以“烟台旅游业发展问题的调查研究”为主题,调研了烟台各旅游景区影响因素分析、烟台与青岛旅游业发展的对比分析以及烟台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烟台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以促进烟台旅游业在现有优势上更好、更快地发展。
致敬“传统”:追寻失落的文明
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队开展了以“从民间戏曲的传承与创新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山东临沂溜山梆子为例”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临沂溜山梆子的调查,深入挖掘了以“溜山梆子”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濒临失传的原因,以及在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而为“溜山梆子”繁荣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学院实践队探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威海锡镶工艺。为了让锡镶工艺不被遗忘,让青少年熟知这项工艺,他们更是结合自己所学将锡镶工艺与校本课程进行了衔接。调研小组编写制定了“锡镶”校本课程,从锡镶历史入手,采取学生喜欢的动画形式将锡镶历史娓娓道来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锡镶文化,爱上锡镶文化。
教师教育学院一行8名同学在孙宽宁和路书红老师的带领下,以“传统民俗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研究”为主题,分别到山东潍坊、山东曲阜、安徽安庆、安徽黄山的宏村、安徽蚌埠和安徽滁州的凤阳县进行了调研和实践,不仅走访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也参观了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文化机构。形成了近2万字调研报告和6篇研究论文,充分阐述了学校在民俗文化传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及民俗文化的学校传承有利于“双赢”效果的实现。
贴近实际:熔铸追梦的力量
为了更具体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队开展了以“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调研自主创业企业,了解了其创业计划、创业过程、经营现状、企业文化,重点分析了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办法,对大学生创业对缓解就业压力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实践队更是针对自己学院的专业就业情况做了调研,综合所有的调查问卷及采访情况,得出了2016年大致的就业情况,了解了化学类专业的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方向和趋势,为未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新息,为他们将来就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2016年暑假,我校研究生共提交社会实践报告13篇,总计30余万字,研究论文11篇,评选出一等奖5个,二等奖8个。烈日炎炎,阻挡不住如火的激情。他们不辞辛劳以各种方式投身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大课堂的检验,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广大研究生同学进行了一场红色教育,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培养了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心系国家的爱国情怀,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坚定了共同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