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引导广大研究生发挥自身才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在社会实践中坚定“四个自信”,在奉献服务中体悟“中国方案”,成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高才,学校研究生工作部组织开展了2019年研究生寒假调研项目。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组织、广泛发动,研究生同学们依托学术专业,紧密结合主题,以家乡所在地为实践地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社会,以照片、视频记录、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记录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共完成调研项目78项,撰写调研报告60余万字,取得了扎实成效。
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创新民族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调研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离不开对中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对优秀民众文化的现代继承。
为保护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商学院等学院的研究生深入到民间艺术家家中,分别对泥塑、剪纸等艺术的制作工艺和发展历程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和考察。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谢青文围绕传承传统文化主题,通过实地探访等形式,感受家乡异彩纷呈的春节活动,探访当地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现状,形成了《共说此丰年——新春感悟中国文化》的调研报告。
调研小组走访当地村民调研小组访谈酒工人
领队老师与魏集古村落工作人员交流
新闻与传媒学院徐文玉等同学则发挥专业优势,记录了我国农村现代影视文化的发展变迁脉络。在经过细致认真的总结整理后,梳理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农村影视业的发展进程和重大变化。他们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为中国农村未来影视业的发展提供了具有价值意义的发展方向。
调研团队合影
调研团队采访当地村民
此外,还有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研究生贾俊震、吕绪涛的《弘扬传统文化•重温传统年俗》、教育学部研究生张帆、刘宪伟、袁亚飞、侯梦娇调研团队的《乡村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等报告,内容生动详实,彰显家乡风采。在调研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传承中华文化。
寻迹群众基层,传承发扬红色基因
2019年,值新中国成立70华诞,70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调研团队以家乡所在地为实践地点,从商业发展、城市规划与改造、居民消费方式变革、社区工作发展、交通方式变化等多个角度切入,探寻历史,了解发展,或者回顾历史,寻访革命遗迹,了解革命精神,继承先辈革命遗志,树立当代青年的担当意识。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赵庆明以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为调研地点,以天宝赵氏家族为中心,深入群众,整理、记录、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发展史,形成了《共和国记忆.探寻家乡七十年巨变——以天宝赵氏家族为中心的考察》的调研报告。文学院研究生于程蕾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充分了解了胶东育儿所的红色文化。此外,文学院研究生朱琳琳的《关于汶上城镇七十年变迁调研报告》等调研报告,通过详细的记录和对比,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族老照片见证新中国历史
胶东育儿所纪念馆
寻找历史、感悟历史、学习历史,不让历史蒙尘,不让荣光暗淡,是新时代的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刘倩通过口述访谈的形式对段锦先英雄老兵的个人事迹进行整理,形成了《遗失的身份——老兵段锦先的抗战记忆》的调研报告。报告内容真挚亲切,生动展现了抗战老兵身上积淀的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地理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姜亚俊、李嘉欣和窦旺胜参观了胶东革命纪念馆,重温爱国教育基地,形成了《“寻履爱国基地,砥砺奋斗初心”——传承红色基因》调研报告。
战老兵段锦先
团队成员在纪念馆内参观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缅怀前辈的伟大功绩,深入思考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图片采集、视频记录、文字介绍等多种形式,同学们记录下了家乡先辈的伟大事迹,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对继承、发展、创新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调研国计民生,贡献独特山师智慧
全球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犹如澎湃浪潮席卷而来,由此催化的区域经济格局不断变化。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考察,对全省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方向。为了切实了解山东各地各行各业发展状况,实践调研团队展开多点协作,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学习先进经验。针对区域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壁垒问题,研究生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地理环境学院研究生欧阳德龙选取省会城市济南的章丘区进行剖析调研,写出《基于乡村战略背景下章丘区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分析》的论文,力求总结整理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相关共有性问题,为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经济学院研究生宋彩霞、黄宁发挥其专业优势,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工程,针对山东省在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进行专业性调研,形成了《“一带一路”如何助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于国内外经验与借鉴的研究》的调研报告,展示出区位优势和发展短板,为一带一路建设、新旧动能转换提出宝贵建议。商学院郭琳深入探寻济南发展方向,调研产业结构,走访部分济南企业,运用专业知识分析济南的发展短板,在横纵对比多角度分析下提出发展策略,立足于当下,展望经济腾飞的山东省会之前景。研究生们通过实践了解政策动向,明确区域定位,让研究生群体在服务山东中发挥更大作用。
调研团队参观浪潮集团
坚持立德兴教,弘扬卓越师大精神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教育学部、外国语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等学院的研究生,秉持当代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脚踏实地深入乡村进行调研,在深入考察当地经济发展、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当地教育振兴、文化振兴出谋划策。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任会娟深入教育行业,以济南地区为例,与家乡沂源的教育水平进行对比,运用自身学识与社会科学研究技能,探寻基础教育低水平的症结所在,形成了《教育扶贫,山师人在路上--浅析两个地区的教育机构差异》的调研报告,展现了师大学子的智慧与力量,并将知识的力量传承下去。
为寻找杰出校友,探寻师大人的身影,挖掘优秀的案例,展现师大人在“两个一百年”建设中的卓越贡献,文学院研究生张艺斐、贺小凡对山师校友济南市育英中学语文老师进行采访,形成了《“怀感恩之心,报母校之情”——之杰出校友访谈录》、《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回访母校》的调研报告,展示了平凡岗位上的平凡教师平凡却有意义的工作生活。
本次研究生“助力中国”寒假调研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成果扎实有效。广大研究生学子深入基层,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百态,真正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党的指导思想,提高自身素质、锻炼实践能力。用自己的视角,续写乡土情结,讲述中国故事,激励自身向着实现“中国梦”的方向不断奋勇前进。
编辑:刘娟娟
审编:王庆荣
7 终审:李效宽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