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11月13日下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为主题的2019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我校研究生工作部组织300余师生代表在长清湖第一报告厅集中收看报告会直播,另有24个研究生培养单位、3000多名师生用不同形式集中收看了报告会。
报告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中国工程院院士、防护工程学家钱七虎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三位专家作报告。三位报告人通过自身科研实践和学术成长经历,向青年学子展示了胸怀祖国、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科学家精神,阐释了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重要意义。
王泽山院士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两方面提出了要求。在方法方面,强调要用科学的思想去做科学研究,认为多问为什么和追问怎么做在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地追求本质,扩展思考,才能为形成著作,形成普遍的理论和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态度方面,必须深入钻研,坚持不懈地攻克难题。最后对研究生提出了诚恳的建议:要珍惜研究生的经历,学习和掌握先进理论和知识,提高科研能力,书写人生华章。
钱七虎院士以《让生命在科技报国中闪光》为题,通过叙述自身的经历,提出了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四点建议。第一,要爱党、信党、跟党走。按党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个人理想要与国家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忘初心,心怀国家;第三,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容不得一丝马虎和心浮气躁。做学问,就应该耐得住寂寞,不应被名利干扰;最后,正确摆正个人和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强调了集体精神在成功路上的重要作用。
曹雪涛院士在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新时代中国学派》的报告中强调研究生踏入科研的第一步一定要走好、走正,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应该努力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尊严,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鼓励同学们应该具备强烈的爱国情怀、关心国家命运,鼓励科技工作者立异鼎新,建立新学说、标立新学派、追求新境界。通过打造新时代中国学派发出中国声音,体现中国作用,走出中国道路,作出中国贡献。
在报告会上,来自首都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新生和导师代表向全国研究生新生及研究生导师发出《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学风建设》倡议书。倡议书提出,要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倡议书呼吁,要坚守科研诚信底线,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
观看过程中,同学们被三位院士严谨的态度和爱国奋斗的精神深深感染。观看结束后,同学们写下深刻的感想,纷纷表示会牢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努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栋梁之材。
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一国人民尤其是我们这些青年学生,肩负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切实地努力奋斗,沉下心来做研究,才能为中国科研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观看报告会,我们对科学研究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我们要遵守学术规范、坚持学术诚信、摒弃学术不端行为。研究生是我国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我们一定要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在不同的岗位上建国立业,走出中国道路,做出中国贡献。
——2019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刘爽
在这场生动又深刻的报告会中,我作为一名一年级的硕士研究生感受良多、受益匪浅。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作为一名走在学术工作起步阶段的硕士生,我们应该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只有做到了这些,有一天我们才有资格走进学术殿堂,为建设它而贡献力量。
——2019级教育学部小学教育专硕 綦小乐
三名院士的报告让我感慨良多。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令人敬佩的优良品格。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正是因为他们为国奉献的精神,才能使中国科技不断向前发展,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是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我们要向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学习,要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
——心理学院孙小涵
(摄影:姜楠 石珂)
编辑:刘梦楠
审核:王庆荣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