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午10点,为加强我馆图书情报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素养,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由研究生工作部与图书馆联合主办的第1057期“治学·修身”学术论坛于长清湖校区图书馆一楼培训室成功举办。此次讲座由2021级图书情报研究生高晨、孙静怡担任主讲人,围绕“古籍保护与整理研究”进行分享交流
高晨在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翟建雄先生关于纸张酸碱性研究的基础上,以“关于无酸纸应用的国际经验及思考”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与交流。高晨讲到:中国传统手工工艺造纸耐久性好,有着“纸寿千年”的美称,而工业革命后制造的纸张由于要适应新型书写液和印刷出版量的需要,不断加入酸性添加剂,使得纸张易出现破损现象,不易保存。紧接着,高晨同学带领大家了解了中外各图书馆书籍因纸张酸化而导致破损的现状,也正因书籍保护迫在眉睫,无酸纸逐渐被生产以用来延长书籍保存寿命。
通过高晨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无酸纸的生产,国际上做了很多努力,从提出相应的决议政策到立法执行,再到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意味着各国都在重视因纸张酸化而产生的问题。同学们对此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对于推广使用无酸纸,高晨提出,我们仍需进行若干思考:纸张脱酸成本较高,不易大规模开展,因此预防并解决未来因纸张酸化所导致的文献破损的最有效方法,是从源头上即在造纸环节中以无酸纸进行生产,并在国家与人民共同努力下,争取在印刷出版领域大力推广使用无酸纸并加强人们对书籍的保护意识。
孙静怡以“清朝禁书及相关研究”为主题给同学们介绍了关于禁书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清代禁书的背景原因和具体情况、当代关于禁书问题研究的具体文献。
孙静怡将清代禁书状况分成清早期,清中期,清晚期三个部分,详细介绍了每个时期禁书的背景原因、发展过程,总结出不同时期的目的与特点不同。在此基础上,从压制反清复明、惩办不满时政者以(借故惩办年羹尧、隆科多)、对抗西学传入三个角度列举了具体的禁书案例。针对现阶段研究清代禁书状况的文章,孙静怡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出目前此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空白,可作为未来研究的切入点。
此次论坛,使同学们对古籍保护与整理研究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同学们理解古籍保护大有裨益。
供稿审核人:刘昌荣
编辑:王佳鑫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