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养与能力,11月25日下午,公共管理学院在线上腾讯会议举办了主题为“民生改善与乡村居住空间治理——以合村并居为例”的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的主讲人是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石甜甜和范晓彤,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2022级部分研究生参与此次论坛。
论坛主要内容包括乡村居住空间治理的研究背景、研究评述、合村并居的趋势和限度,以及结论与建议五个部分。首先,石甜甜对乡村居住空间治理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评述做出阐述。她表示,居住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之一,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不仅不能损害农民的“住有所居”权益,还要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住有优居”需要。乡村居住空间治理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是要统筹兼顾政府与乡村社会、进城农民与居村农民的不同利益需求。
其次,石甜甜从城镇化的角度来分析乡村居住空间治理中合村并居趋势。其一,当前乡村居住空间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多农民的居住空间转到了城镇;其二,村庄老态化日益明显,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突出。其三,随着农户承包地的进一步流转和进城农民在城镇生活变得愈加稳定,村庄规模进一步缩小。
然后,范晓彤从利益博弈的角度讲述了乡村居住空间治理中的合村并居限度。她指出,给足利益好处是易地合村并居得以实行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出于乡村振兴的政治需要推进合村并居有一定的政策合理性,但强制实行合村并居会侵犯农民的经济权益。因此,实行合村并居需要尊重民意,不能出现“一刀切”强制农民上楼,要充分尊重民生需求、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最后,范晓彤对民生改善与乡村居住空间治理问题做出总结,乡村居住空间治理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居民的新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乡村居住空间治理既要注重村庄居民从事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的需要,又要注重部分村民进城、转变身份的需要。合村并居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必须尊重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发展。
此次论坛加深了同学们对民生改善与乡村居住空间治理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拓宽我院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对研究生们进一步提高自身学术修养、增强专业学术能力、在科研的道路上深入探索具有重要作用。(摄影:于梦菲)
供稿审核人:张卫东
编辑:马小凡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