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下午4时,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第992期“治学·修身”青年精英论坛——论伍尔夫传记文学的嬗变,于长清湖校区外国语学院B区242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何亦可担任主讲嘉宾,学院全体研究生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何亦可的讲解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对伍尔夫的新传记文学理念,探索阶段和革新特征进行总体介绍;第二是结合伍尔夫的具体传记《奥兰多:一部传记》和《罗杰·弗莱传》等进行了具体分析。
首先,何亦可表示,对于伍尔夫的历年研究主要聚焦于意识流和女性主义写作,然而伍尔夫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记文学家,她的著作当中传记文学占有一席之地,国内外学者对于她的传记研究还不充分,对于传记作品中的美学价值还挖掘不够深入,所以本次讲座旨在对伍尔夫传记文学研究进行一次深入的探寻。
接着,何亦可先为大家理清了传记文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即传记文学是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精神风貌,刻画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其范畴包括自传、他传、回忆录、日记、传记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伍尔夫的新传记文学是力图打破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传记写作模式,在花岗岩般的历史事实中融入彩虹般的艺术想象,从艺术的真实角度来展现传主的人性和内在精神;伍尔夫在探索传记文学的时候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把现代小说中的创作理念融入到传记写作当中,侧重艺术虚构。第二阶段是探讨传记的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问题,标志其传记文学理论的成熟。何亦可总结了伍尔夫对传记文学的革新,即在散文中进行理论探索,也通过作品而实验其理论。
随后,何亦可对伍尔夫的传记作品《奥兰多:一部传记》和《罗杰·弗莱传》进行了具体分析。何亦可指出,《奥兰多:一部传记》是一个具有传记形式的虚构故事,这部作品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创作,奥兰多的原型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而他的形式是对传统传记体裁的戏仿,这种传记体小说是对传统传记的一种挑战和反叛,是对新传记文学的探索。而另一部作品《罗杰·弗莱传》则是花岗岩和彩虹的完美结合,因为是按照传主的生平轨迹展开记叙的,所以体现叙事内容的真实,弗莱也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体现了叙事客体的真实。
讲座最后,参会的研究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何亦可就问题均给予了详细的解答。此次讲座使得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伍尔夫传记文学的创作理论机制,同时也为同学们进行科研论文的选题具有较强的启发作用,为研究生们以新视角进行学术研究具有深远意义。至此,此次论坛圆满结束。(摄影:董文静)
供稿审核人:张京国
编辑:赵婷婷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