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修身学术论坛 ACADEMIC

外国语学院举办第960期“治学·修身”学术论坛:英国高校教学科研模式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建设的启示

作者:外国语学院 李龙凤 时间:2022-04-21 浏览量:

4月13日下午4时,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第960期治学•修身研究生学术论坛之青年精英讲座——“英国高校教学科研模式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建设的启示”于腾讯会议平台在线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毕晓毅老师担任主讲,由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副部长逄成燕主持会议,外国语学院全体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伊始,逄成燕对毕晓毅老师做了简要介绍。随后,毕晓毅结合具体实例从调查结果及其过程、英国(西方)教育体系特点三方面进行讲解。



首先,毕晓毅以自己的调查研究为例,介绍了中西方教育体制的特点。此研究以本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将其共分为8个样本,探究中西方教育体制的特点及其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学生的认知中,西方教育体系的特点,主要为:以创新为导向、以社会实践为驱动、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具有自主性和自律性及自我反思和自信的能力。而中国教育体系的特点,则倾向于:以课程为中心、以考试或分数为导向、被动接受、在家庭教育或压力下自我发展。通过对此研究结果的讨论,毕晓毅提出学生对于西方的教育制度更加向往,更加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同时,这种思想观念造成了文化意识的改变,从而使其教学模式发生改变。


此外,关于其调查过程,毕晓毅结合国外具体实例,通过对不同实例中老师给出的题目与反馈、学生的答案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在教学过程或科研过程中应当运用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第一,通过反复练习进行输入,产出过程中则需培养学生协商性创造力,数据驱动的意识,并且要从社会层面进行深刻反思,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作业或科研表面。第二,通过不断更新自我知识或技能要求进行输入,从而在产出过程中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性的激发。第三,通过运用一些不同的材料或者角色扮演等方法进行输入,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培养其实践能力,加大学生的学习或科研投入性。


最后,毕晓毅总结了英国(西方)教育体系特点,即:培养学生协商性创造力的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以问题导向为驱动,深入社会文化层面;以实验为驱动,运用技术性工具,利用客观证据或数据来阐述结果;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从中提高学生的自信,从而增强其自我贡献的意识;所探究的问题对社会或生活具有实用性。

讲座最后,与会研究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毕晓毅就问题均给予了详细的解答,并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毕晓毅提到在本次讲座中主要聚焦于英国(西方)教育体系特点。她认为,其教育实质如同科研精神,即需要具有协商性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深层次思考问题等,相信与会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启发。至此,此次讲座圆满结束。

供稿审核人:张京国   

编辑:费兆东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