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修身学术论坛 ACADEMIC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934期“治学·修身”学术论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探析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向羽 时间:2021-12-14 浏览量:

12月13日晚,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治学·修身”研究生学术论坛,在长清湖校区正德楼430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学术论坛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探析”为主题,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青青、刘文琪、于天雪担任主讲人。学院本硕博共3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论坛。

胡力文首先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相关概念。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指教育主体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在对教育对象灌输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和意识观念的符号系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促进话语主体与话语对象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教育对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与思想道德的理解与内化。刘文琪认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需遵循政治性、科学性、时代性、实效性的基本原则。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构建,既具有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专业性特征,也因为环境、目标、对象的差异和变化而具有鲜明时代性。于天雪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和学科理论发展两个维度,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意义。她认为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实效性;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积极尝试,有利于增强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逻辑性和整体性。

孙梦蝶立足实际,分析了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她认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但同时,新形势下文化多元化、交往方式虚拟化、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不适性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葛怡宁就当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路径,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载体,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可以为话语体系的现实建构提供一定参考。

李青青对以上5位同学的发言进行了概括总结。她认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向纵深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也会更加全面化、系统化。

本次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增进了同学们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了解,促进了学院研究生间的交流与探讨,在学院营造了钻研求实、勤学善思的学术氛围。

供稿审核人:孙   蕾    

编辑:陈佳惠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