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修身学术论坛 ACADEMIC

历史文化学院举办第925期“治学·修身”学术论坛:东亚史研究方法漫谈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陈瑞瑶 时间:2021-12-03 浏览量:

12月9日,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第925期“治学·修身”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崇德楼107教室成功举行,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杨蕾进行了以“东亚史研究方法漫谈”为主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院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周沐主持,学院各级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杨蕾便向同学们介绍了这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即史料的选择与运用、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以及语言的学习与方法三大部分。首先,杨蕾通过引用傅斯年先生的“史学即史料学”的观点,向同学们介绍了东亚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提醒同学们要重视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其途径一是可以通过官方的史料进行收集,如政府的档案、海关的档案等;二是可以通过民间的历史人物传记、日记、公司史、地方志、碑刻和报刊资料进行研究;三是从学术大家的著述中寻求线索。同时杨蕾指出,在写论文时要具有创新性,不能把前人总结的东西经过加工整理后再拼凑成自己的文章。

接着,杨蕾就东亚史研究的特殊性方面,围绕着正确的史观以及重要的研究工具两个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探讨。通过论述“如何认识明治维新的谋霸战略”这一问题,杨蕾提醒同学们在历史研究中必须要拥有正确的史观,同时还强调了在进行历史研究过程中语言这一工具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积极学习外语。

杨蕾认为,历史研究者应该具有精准概括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而综合分析的基础就是史料、语言和对通史的把握程度,如在研究甲午中日战争时,研究者必须要了解中国近代史、日本近代史、朝鲜近代史和中日关系史,否则就无法把握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整体脉络。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综述类论文的写作逻辑,杨蕾带领同学们共同阅读了陈奉林教授的《日本的东亚史研究及其启示》和臧运祜教授的《近现代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与特征》。最后,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学术研究上的问题和困惑,为同学们在接下来的研究写作中指明了方向。同时,讲座也增强了学院的学术交流氛围,为学院培养更多的历史学人才奠定了基础。(摄影:陈瑞瑶)

供稿审核人:鲁法军    

编辑:李   元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