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晚七点,第六讲“治学·修身”硕士学术论坛在文渊楼E区126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为主题,主讲人团队由2020级研究生董倩、黄梦梦、姜晨组成,学院部分研究生到场聆听。
首先,董倩同学首先介绍了本次学术报告的选题背景并结合红色文学作品讲解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她提到,红色文学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一种深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红色文学作品的最大背景。另外,她结合多部红色文学作品总结了红色文学作品内容的三大类别、六点特征。与此同时,通过具体分析红色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她将红色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表现总结为五个部分,包括价值导向功能、道德规范功能、情感升华功能、意识培养功能以及思想教育功能。
其次,黄梦梦同学结合社会现实情况分析了影响红色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她首先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的价值多元化、思想混乱化,使作为主流文化艺术的红色文学作品在社会中显得隔离化、边缘化。其次,她认为红色文学作品面临着外部社会环境以及内部文学创作者两方面影响,使文学创作者自身逐渐缺乏创作创新意识与时代意识。另外,红色文学的文字传播方式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具有局限性。最后,红色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否有效发挥还受到红色文学作品阅读者自身水平的限制。
最后,姜晨同学结合实践案例构建了红色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路径。第一,她强调应该加强文学创作者自身的思想文化素养,增强党与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层面的支持。第二,应当为红色文学作品的发展与阅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第三,应该从巩固红色文学作品在传统媒介中的地位、加强红色文学作品新媒介传播两个方面推进红色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第四,学校及其他机构组织应当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红色文学意识的培养。
此次论坛,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的角度,对红色文学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以及红色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分析,有利于深入红色文学研究,深度挖掘红色文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发挥红色文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互融共生的价值功能影响,有助于引导学生群体坚定政治立场、传承与弘扬红色精神。
供稿审核人:张卫东
编辑:胡照玲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