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由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工作部和校研究生会联合举办的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治学、修身”研究论坛在千佛山校区教学二楼外国语学院会议室开讲。本次讲座特邀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张炜炜博士,做了主题为《转喻的历时、题材差异:基于语料库的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卓主持,外国语学院部分骨干教师及一百多名研究生认真聆听了此次报告。
报告主要基于变异的基础上研究转喻,通过张炜炜一年多研究和分析,报告主要分为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可视化、历时变异的主要成果、历时体裁变异的交互以及小结七个部分。报告一开始介绍了研究背景,转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机制,它具有基本的概念本质、体验性和普遍性。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有所不同,前者强调相似性,属于域内映射,而后者强调相似性,属于域间映射。但两者又可以共同作用,形成隐转喻连续体。同时就认知社会语言学来说,文化和历史都可能影响到人的认知模式。紧接着,她以表达女性范畴的转喻类型为例,提出其在汉语发展历程中是否具有历时、体裁差异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义多形的称名学角度,转喻类型的历时变化和基于使用的意义观。接着,又向大家介绍了她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料来源、转喻识别、转喻标准和转喻分类,并且通过多维尺度分析、维度阐释和在维度图中添加历时路径等四个步骤将所得成果可视化以方便得出结论。在维度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转喻目标表现出了不同的历时变异,有的相对稳定,有的有明显变化趋势,有的出现了波动性变化。最后,她做出了有关转喻概念性和创新性的题材差异小结。
报告进入提问环节,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发言,教授热情地为大家答疑解惑,包含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本次讲座的举办极大的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使同学们在专业领域的学习中构建了新思路,新观点和新启发,这也极大地促进了外国语学院勤奋求实、敢于创新的学术氛围。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