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修身学术论坛 ACADEMIC

【治学·修身】历社学院举办研究生“治学.修身”学术论坛

作者:王静 时间:2016-12-06 浏览量:

12月1日,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历社学院承办的研究生“治学·修身”学术论坛在长清湖校区史学楼114教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杜立晖,作了主题为“美国哈佛大学藏《直音篇》纸背文献所见明代灶册考”的学术报告。历社学院青年讲师尹承及学院广大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报告伊始,杜立晖简述了《直音篇》纸背文献的发现始末。他用《直音篇》的文献照片为切入点,以 “原始文献”和“次生文献”为桥梁向同学们讲解了“纸背文献”这个名词的含义。紧接着,杜立晖从查阅沈津先生的博客谈起,讲述了他从哈佛大学哈佛燕文图书馆得到《直音篇》文献数字化照片的整个经过。他以自身学术研究的态度及方法为范例,告诫同学们治史要沉得住气、要学会坚持,尤其是在档案材料的收集上,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热情。随后,他向同学们展示了《明实录》中关于户籍的文献材料,通过对该文献材料的解读,他带领同学们推论出《直音篇》纸背文献的性质,即灶册。然后,他以此为契机,向同学们讲解了“灶地”、“荡地”、“滩地”的具体含义,加深同学们对灶册的认识和理解。

杜立晖强调年轻学者治史要时刻紧记“四学”——直观学、目录学、年代学和地理学。他用数学中的坐标轴为比喻,引用《福建运司制》和《后湖志》等文献材料向同学们展示了确定该灶册的攒造时间及其所属地域的整个推论过程。在这部分的讲解过程中,杜立晖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向同学们回答了“历史到底是不是科学”这个问题。在此之后,他把整理的灶册登记形式及登载事项一一向同学们展示,并以黄册为参照物,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户”以外的登记形式,尤其是“总催”的含义。最后,杜立晖就明代灶册文书的价值和意义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直音篇》为研究明代灶册制度提供了实物和细节材料,为开创研究明代灶册制度新思路奠定了基础。在报告进入尾声之时,即师生互动环节中,杜立晖详细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诸如灶册史源、是否可以用清代灶册来认识明代灶册等问题。

本次活动的举办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明代户籍制度的了解,而且使同学们认识到了学术研究态度和方法的重要性,这为学院广大研究生今后的治史之路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