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修身学术论坛 ACADEMIC

【治学·修身】历社学院举办研究生“治学·修身”学术论坛

作者: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时间:2017-05-26 浏览量:

5月24日,由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历社学院承办的研究生“治学·修身”学术论坛在长清湖校区历社楼326教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曾为犹他州立大学和耶鲁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青年教师——孙超,作了题为“神圣空间与英国天主教群体认同的形成”的精彩报告。历社学院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孙超老师先以亨利八世的离婚案为切入点,概述亨利八世与其六位妻子的生活故事,穿插讲述“博思——克里斯托弗·海之争”,并以此次争论焦点——“天主教在宗教后的命运”为主线展开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

本次讲座共分为三大部分;近代早期的监狱、审判空间与刑场、生活空间的神圣化:普遍空间与风景。在第一部分的讲解中,孙老师特别强调近代早期监狱的“私有化”性质。他指出,近代早期的“私有化”监狱为天主教徒提供了一个“神圣空间”。这个空间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天主教徒对神父的崇拜和亲近——到监狱接受神父的教导。为便于同学们理解当时监狱承载的神圣性,孙老师以几个神父遭受的肉体和精神折磨为事例,详细讲述了监狱这个空间为天主教存在和发展作出的贡献。在审判空间与刑场这一部分讲解中,孙老师用幽默的话语,以中国的刑场情景对比英国审判天主教徒审判情景,向同学们勾勒出一幅如耶稣走在刑场般、接受神的召唤的天主教徒受刑的画面。孙老师还以天主教徒视“沾上受刑天主教徒血的稻草”为“圣物”、“供奉”受刑后被解剖的天主教徒的部分尸体等事例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天主教徒对“神圣”的认知和痴迷,同时深刻理解“审判”过程和“审判”结果对天主教徒群体认同产生的重要影响。最后,孙老师以类似于“家”这种普通场所和周边风景“神圣化”作为结束语,在此他特别强调天主教徒对“圣物”的崇拜;并用大量的原始材料进行群体认同扩张的解读,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天主教神圣空间的形成和扩展状况。讲座结束后,孙老师还就个别同学提出的英国宗教其他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本次讲座,不仅增长了同学们对英国天主教的了解,还加深了同学们对近代天主教与新教区别的认识。同时,孙老师对天主教学术沿革发展的介绍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学术研究路径,这为同学们今后的读书学习、论文写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