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晚,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治学·修身”学术论坛在长清湖校区B区342教室举行。外国语学院16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韦福安、韩东强就后殖民与批评话语视角下的族裔文学阐释——以《圆屋》与《地下铁路》为例,为到场研究生作了精彩报告。
讲座第一轮,韦福安介绍美国印第安文学作品五大特征:口头文学传统、时间顺序是环形而非线性、各种事物彼此相关、变形者盛行、对印第安读者和非印第安读者的双重满足。韦福安结合印第安文学作品《圆屋》,剖析保留地区黑人奴隶所经历的苦难。该作品由美国第二次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Louise Erdrich所创,这是一部追寻法律正义的小说,目前针对该作品的研究总趋势一般结合女性主义、叙事、文化和生态主义。该作品体现了印第安人的土地观、信仰观和法律观。韦福安表示,在多元文化杂糅的今天,印第安族人不可能完全放弃自己的文化和族裔身份,也不可能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而是要在接受杂糅的基础上复兴和保护自己的本民族文化。
接下来,韩东强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手段赏析黑人文学作品《地下铁道》。首先,他阐明批评话语分析(CAD)着重分析人们设计的符号(词、短语、句子等)和它们的意义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揭露文本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韩东强具体分析了作品的前两章节,作者在描述种植园中的黑人奴隶时,大多使用描述动物而不是人类的词,表明早期殖民主义对黑人奴隶的压榨。文本中所使用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也分别体现了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和黑人的悲惨遭遇。韩东强还分别从论据、引语、人称代词和修辞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该作品的文本生产过程。
本场讲座从两个不同分的角度分析了具有黑人色彩的文学作品,提示文学专业的同学对同一个作品可以有不同的切入角度,可以对一个作品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另外,两部文学作品也为同学们扩充了黑人历史上最深沉的悲痛与黑暗的历史背景,大家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民族需自强,每一个个体都要有责任和义务。
韦福安(左)、韩东强(右),2016级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撰稿:李珊珊 审核:董欣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