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4日19:00-20:30,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商学院承办的研究生“治学•修身”主题学术论坛在逸夫楼411教室成功举办。此次论坛邀请了2016级会计学硕士华姗姗、彭凯宁主讲,主讲题目为“使不可能成为可能:基于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的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的省区减排任务分解”与“宗教文化、制度环境与会计准则执行效果”,商学院李燕老师作为点评嘉宾与各年级的研究生共同参加了此次论坛。
本次报告,两位研究生依次作了精彩的报告。首先是彭凯宁,其论讲座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出发,实证检验了宗教文化及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影响。彭凯宁指出,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宗教文化氛围越浓厚、制度环境越完善,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执行效果越好,并且宗教文化与制度环境对于提升会计准则执行效果具有交互效应。同时,她认为宗教文化是影响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和制度环境外的有益补充。在基础上彭凯宁进一步提出了加强我国会计准则的实践的几点建议。接下来是华姗姗,她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的理论框架下,评估出1996-2015年中国各省市的碳排放效率和碳减排成本(影子价格),并对聚类析后得到的三个sub-region进行了减排任务分解。针对研究结果,华姗姗提出了制定合理的碳税政策、根据不同区域的减排特点为其分配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减排任务、加快产业转移步伐,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等建议。
汇报完毕后李燕老师对两位同学的讲座进行了点评。她首先对两位同学文章中一些较为生僻的学术用词予以解释,并对相关模型的应用原理及方法意义做出更加通俗易懂的阐述,为在做同学理解讲座内容扫清障碍。互动环节中,李燕老师就彭凯宁文章中的某些用词与同学们展开进一步讨论,寻找出更恰当的词汇,避免了歧义。除强调用词的严谨性之外,李燕老师又对实证方法运用的灵活性做出强调,并与在场同学分享了些许发表文章的经验。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增强了商学院各研究生专业之间、同学之间以及与老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沟通。更激发了不同专业研究生同学对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等实证方法的探讨,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撰稿人:孙丽雪、盛楠、欧阳辰姗、宋晨露
审稿人:季文芳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